標題:[比較教育](意義、目的與性質)第3週_課程議題研討學習記要與心得
**新學期新開始~~也是整理課堂筆記與心得的開始~~!**
今日討論的[比較教育]議題分別是──

**正文開始**
一、比較教育的意義、目的
1.意義:
將各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教育政策與問題相互比較研究,看見彼此的相似和差異。以在教育和文化議題上做到知己知彼,進而在教育領域有所進展貢獻。
2.目的:
(1)有助於了解本國的教育。(2)提供教育改革的方向。(3)增進人類彼此了解與福祉。(4)探討教育的規律與原理。
二、現實中常見那些我族中心主義狀況?如何避免我族中心主義?
「我族中心主義」是指以自身熟悉的文化模式作為衡量和評價其他文化的標準。只要是不符合自己文化的觀點,就認為是不好的文化,或認為自身文化優於其他文化的刻板印象、偏見或想法。
生活中常見的「我族中心主義」包含但不限於例如「國貨崇拜」或「地域歧視」。
在面對不同文化前先去讓自己不帶有成見去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淵源演變,理解不同行為背後原因,最終以尊重的態度去看待與自己不同價值觀背景的人事物,並且不隨意批評,將可以盡量避免「我族中心主義」。
三、我國有那些教育政策或措施是借鑑其他國家的作法?其借鑑的得失如何?借鑑他國教育應注意那些原則?
1.「早自習」源自日治時期,本意是期望學生能在上課前靜下心做自己的事情或預習複習課業。
借鑒之得可能為確實能讓學生提早到學校準備功課,失是可能變相為家長或學生上學造成困擾或不便。
故借鑒時須注意考量到本國及現代之生活作息和文化價值觀與時俱進或微調。
2.「國民小學學生基本學力檢測」,借鑑美國「沒有孩子落後」法案。
借鑒之得為確實可以做為後續補救教學的依據,並讓師長們了解學生學習程度。失為可能造成老師帶班的變相壓力,以及使教學目標偏向考試化。
故借鑒時須注意考量到本國教育環境及文化背景,並配合以人為本的修正。
**參考資料:
【校園冷知識5】為什麼要提早到校早自習?上課時間是誰訂的?、
簡介美國「沒有孩子落後」法案頒訂背景與內容-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