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126位《創作者的日常生活》你有哪些關於創作的個人習慣呢? 看看其他作家的吧!

當初在圖書館拿起這本書,是因為其封面設計及柔和的色調,讓我看著覺得十分舒心。且由於我手掌較小,本書裝訂版面屬中偏小,又不到300頁,拿起來閱讀十分趁手。

目前自己也有個創作夢(不管是作家、寫手),所以也讓我下定決心要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創作作息、方法和習慣。看完此書後,關於這方面,我也算有了大方向。每位創作者的生活作息和創作模式,與許多成功人士的際遇一樣,都是不可複製的,我所能做到的,也只是增加思考與開開眼界而已。

(購物比價:電子書更便宜~~金石堂購物網)

**二手/新書比價最優惠:盡在蝦皮商城網購連結**

本篇文會分享一些我覺得特別或令人印象深刻的書中內容:

*書本資料/簡介:

書名: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Daily Rituals: How Great Minds Make Time, Find Inspiration, and Get to Work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封面.jpg

作者:梅森‧柯瑞 Mason Currey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4年4月初版
ISBN:978-957-08-4374-3(平裝)

**附上啟點文化的說書廣播評論↓

p.45 卡爾‧榮格( Carl Jung,1875-1961 )

http://zh.wikipedia.org/wiki/卡尔·荣格

榮格寫到:「……我不用電,自己燒火開爐。到晚上,我點起舊油燈。這裡沒有自來水,我由井里打水來用,自己砍木頭、煮食物。這些簡單的動作讓人簡單;而要簡單是多麼困難!

→我自己有爬山和到山上調查的經驗,在山裡「簡單」的一切確實令人放鬆、難忘又集中精神。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到山裡去的原因,你只需要煩惱當下的事情,所有人、事、物都將變得透明。

p.61 威廉‧福克納 ( William Faulkner,1897-1962 )

http://zh.wikipedia.org/wiki/威廉·福克納

福克納喜歡在書房裡工作,但因為書房的門沒有鎖,因此他乾脆把門把拆下來,隨身帶著

p73 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1947年生,美國作曲家 )

http://zh.wikipedia.org/wiki/约翰·库利奇·亚当斯

「我的經驗是,我所知大部分真正認真的創作者,都有非常非常嚴格的作息和不怎麼特別凸出的工作習慣,」

「不論是交響樂或是歌劇樂曲這種大規模的作品,都非常耗費力氣……」

p.79  B.F.史金納( B .F. Skinner,1904-1990,美國心理學家、行為學家)

http://zh.wikipedia.org/wiki/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每天用兩種自我強化的行為來制約自己:

他依計時器的鈴聲開始和停止寫作,並且用圖表仔細規劃寫作的時數和字數。

p.84 薩謬爾‧約翰生( Samuel Johnson,1709-1784,英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人之一,是詩人、散文家、傳記作者,也編過字典,人稱約翰生博士)

http://zh.wikipedia.org/wiki/塞缪尔·约翰逊

「我最大的罪狀就是虛擲光陰和懶散,其他的毛病都是附帶而來的。」

「懶散是必須克服的疾病。」

p.106 伊果‧史特拉汶斯基( Igor Stravinsky,1882-1971)

http://zh.wikipedia.org/wiki/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如果他碰到瓶頸,就可能做個短暫的倒立,他說這樣做「能讓頭部休息,使大腦清醒」。

p.108 帕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

http://zh.wikipedia.org/wiki/巴勃羅·畢卡索

繪畫從不讓他覺得無聊或疲憊,畢卡索說即使站在畫布前三、四小時,他依舊一點也不覺得累。

「所以畫家會這麼長壽。我工作時,就把身體留在門外,就像穆斯林進清真寺之前要脫掉鞋子一樣。」

p.158 約瑟夫‧海勒( Joseph Heller,1923-1999,美國小說家)

http://zh.wikipedia.org/wiki/约瑟夫·海勒

他說:「我每天晚上寫兩、三小時,寫了八年。我曾放棄過,而和我太太一起看電視,但電視卻讓我回頭寫作。我不能想像美國人如果不寫小說,晚上還有什麼可做。

→果然現代晚上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啦~~哈哈~以前就不好說了~雖然現在也有很多人每天晚上都在寫小說。

p.170 威廉.史泰隆( William Styron,1925-2006,美國普立茲獎作家,著有《蘇菲的抉擇》)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Styron

「我往往得播放一小時音樂,才能感到情緒高昂到足以面對創作的過程。」

→我寫作時喜歡聽九石讓作曲的交響樂演奏,它讓我腦袋中產生靈感奔騰的感覺,好像有很多彩色的東西正在亂跑,或是感覺有人在妳腦袋裡使輕功飛來飛去、用盪鞦韆盪來盪去,喚醒我想要創作的原始本能。

p.181 弗里德里希‧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德國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和劇作家 )

http://zh.wikipedia.org/wiki/弗里德里希·席勒

他在工作室裡收了一整抽屜的爛蘋果,他說他需要這種正在腐朽的氣味,才能有寫作的慾望

 

p.185 喬治‧桑( George Sand, 1804-1876,法國女作家 )

http://zh.wikipedia.org/wiki/乔治·桑

在成年的寫作生涯中,喬治‧桑每天晚上都至少可以寫出二十頁手稿。她總在深夜創作,這是她少女時代因照料生病的祖母而養成的習慣,晚上是唯一可以單獨思考的時間。

她在自傳中寫到:「靈感可以在森林的寂靜之中輕易的穿過靈魂,一如在狂歡作樂時一樣,但如果要讓你的思想有其形式,不論你是隱身書房抑或在舞台上表演,都必須完完全全掌握自己。」

p.187 奧諾雷‧德‧巴爾札克( Honore de Balzac,1799-1850 )

http://zh.wikipedia.org/wiki/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他從不鬆懈的鞭策自己寫作,他的動機除了對文學的勃勃雄心之外,也因為絡繹不絕的債主,和無數杯的咖啡。

p.259 威廉‧蓋斯( William Gass, 1924-2017,美國小說家 )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iam_H._Gass

蓋斯說他生氣時寫的最精彩,但如果寫作時間長,這可能就會對健康有很大的害處。

p.266 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1947年生 )

http://zh.wikipedia.org/wiki/斯蒂芬·金

「你寫作的地方也該隱密,是你可以作夢的地方。

**結語:

寫作久了,我似乎察覺自己晚上寫作氣氛更加、更有靈感,不過從小到大,我的體質都不適合熬夜,所以常常還是得迫使自己作息規律、早睡早起。

他們抽菸喝酒喝咖啡,我就只能喝茶喝水唄~!

每位創作者的生活作息和創作模式,與許多成功人士的際遇一樣,都是不可複製的,我所能做到的,也只是增加思考與開開眼界而已。

希望每位閱讀此書的人,都能有一點有利於自己的收穫!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謝謝您閱讀到這裡~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

**二手/新書比價最優惠:盡在蝦皮商城網購連結**

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更多創作者的表演與故事)

好樂團 GoodBand 校園表演會心得 陽明大學全國人文醫學研習營 20190717

滴兒思DS dears performance校園演講小記 嘉義大學通識講座2018/12/17

《週末熱炒店的編劇課》閱讀心得/筆記──內容易懂好吸收,爆笑又感人的小說式編劇教學書

**歡迎您透過下列網址前往TAAZE讀冊平台購買此書**

**這將會幫助我獲得該書售價1%至2%的分潤**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祝福您有美好的一天,謝謝您🙏**

**TAAZE平台販售之二手書、新書皆可**

網址點這→《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