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賞析]期末賞析/參訪報告:我看《容膝齋圖》(元_倪瓚_繪)_20210525

選修北市大通識課[中國繪畫與賞析]需要在期末交一個參訪報告,之前聽學長姐說,大家都是去故宮(從學校搭捷運可以到的地方,而且不用票錢就能欣賞古畫🤔~)

後來因為疫情,老師就改成讓我們上網搜尋一張"看對眼"的中國古代繪畫,我去翻了《中國繪畫三千年》這本書後,選擇了《容膝齋圖》(元_倪瓚_繪)來寫報告~

以下為我當時撰寫的報告內容,總的來說我是一個水墨畫/中國繪畫的外行,我基本上是努力講出了自己看到的東西和自己的想法。其實上了大學以後,感覺很多老師都喜歡試著聽我們自己的想法🤔~

印象中最後我獲得95分,此報告占總成績60%的樣子,內容給大家做參考🙏

*參訪心得報告內容:

主要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對參訪主題與展示作一簡單的介紹,該部份可依展場的DM作介紹;第二部份可就個人參訪作品中,擇一最欣賞或最有心得的作品作構圖分析與論述。

一、繪者與畫之基本介紹

倪瓚(1301-1374),字元鎮,號雲林迂翁。家富饒,築清閟閣蓄古書畫,善山水,為元四大家之一

此幅《容膝齋圖》成於洪武壬子,為倪瓚七十二歲所作。蓋此一禎先寫贈其友檗軒檗軒藏之三年,又寄贈醫師仲仁,請雲林補詩,容膝齋即仲仁居處,是先有畫而後有題者也。本幅74.7 x 35.5cm。詩塘9.2 x 35.3cm。

[中國繪畫與賞析]期末賞析_參訪報告_我看《容膝齋圖》(元_倪瓚_繪)_20210525.png

二、作品賞析

在整本《中國繪畫三千年》中,我在元末畫作中,選了這幅《容膝齋圖》來分享自己的心得。

我第一次看到《容膝齋圖》這幅畫時,覺得它是分前、中、後的構圖形式繪製,並且留白的空間觀感上使人一看就很舒服

多用淡墨,少用濃墨,整幅畫沒有黏稠厚重感,反而清爽。

沒有人物,少了生機但也多了閒適淡泊之感。畫中的小亭子有種卡通的可愛之感,其他山、樹和石頭畫風則是寫實與朦朧美感兼具。 

後來查到故宮博物院網站上說這幅畫「筆墨極為淡雅,畫樹墨色層次較多,中鋒多於側筆,近坡皴多染少,皴筆亦特覺清勁。」

看完這些賞析後,其實也令我對繪者在這幅畫的創作及構思都更為敬佩。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小時候美術課在嘗試畫水墨畫時,一是會不自覺喜歡用濃墨,二是看到紙上空白就想要如何補滿想不到用淡墨其實能塑造淡雅風格,留白也有視野更開闊的感覺

以上就是《容膝齋圖》這幅畫使我眼睛一亮、讓我想要選這幅畫分享自己心得的原因。

後來我又在《中國繪畫三千年》書中查到,《容膝齋圖》為倪瓚於七十二歲所繪,想必到此年紀,繪功與心境也都已非一般人所及。真的很高興可以因為寫這份報告而認識這幅畫!

三、參考資料

容膝齋圖>大汗的世紀(國立故宮博物院)

https://theme.npm.edu.tw/khan/Article.aspx?sNo=03009193

楊新、班宗華(1998)。《中國繪畫三千年》。臺北:聯經出版公司。(第175頁)

四、關於北市大通識課中國繪畫賞析(藝術與美感領域)

**上課方式/狀況:

用ppt上課,聽老師講解中國各個朝代的繪畫特色。老師不會管你上課在做什麼,可滑手機、讀書/寫作業,但是不能缺席,上課時間要坐在座位上,不能聊天。老師個人底蘊深厚且比較研究派,所以比較常會在課堂上發表一些對繪畫或其他事的個人看法(可能會有人不能接受)。

**成績/作業:

每堂課很重視點名,建議每堂課都到,點名算在平時成績中。成績60%來自期末報告,期末報告的主題是"參觀一個現場中國繪畫展覽"後寫心得,大家都打算去故宮看展覽。但接近期末時因為疫情變嚴重,所以改成在線上找一幅中國古代繪畫,然後自己寫該幅繪畫賞析的心得。

**建議/適合選修此堂課的同學:

對中國各個朝代繪畫有興趣培養基本賞析素養者、不喜歡在通識課做團體報告者(作業為個人報告)、確定自己不會於該上課時段翹課者。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若能幫助到您,將會是我的榮幸~!)

臺北市立大學通識課[世界財經分析]上課方式+作業規則

下次嘗試用問句來當作標題吧!/北市大通識課[遊歷與見識]期末作業/筆記(4)

北市大通識[遊歷與見識]──博愛特區的天空,有什麼不同?/博愛特區有什麼特別的?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