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諮商理論與技術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標題:[諮商理論與技術]《薩提爾的對話練習》閱讀心得筆記

一、 專書基本資料
(一)書名:《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
(二)作者:李崇建 先生/老師
(三)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四)出版年份:2020年3月第一版第十八次印行
(五)書封縮圖:
文章標籤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駐院牧師「關懷師」的醫院觀察紀錄:《生命這堂課:心理學家臥底醫療現場的26個思索》閱讀心得

*什麼是關懷師(chaplain)?
關懷師團隊不屬於任何宗教或教派。他們來自各種宗教信仰,包括基督徒、天主教徒、猶太教,以及東方傳統信仰。」(p.24)
 
關懷師有時也被稱為院牧,是屬於醫院的牧師,是醫療團隊中的一員。除了例行地到不同的病房探視病人之外,關懷師更是創傷團隊中的必要成員,需要派人一週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輪班 。」(p.24)
 
作者說,能夠在醫院裡擔任關懷師的職位,大部分背景需要是神職人員,或就讀神學院的人。而作者因緣聚會才能參與關懷師的工作,因此她特別稱自己在醫院的這一年是"雙重局外人"。
文章標籤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閱後心得(2):淺談書中描述諮商師對世界的觀察與見解(筆記書中有感佳句)

*前情提要→小說式窺看心理諮商師的日常與內心世界:《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閱後心得(1)

我有在上一篇文章說過我看這本書時的迷茫,覺得此類型書籍不太適合我閱讀,現在閱讀到本書約30章了,我必須說,這本書還是有一些使我獲益良多、比較觸動到我的內容的,大部分講的是心理師眼中的個案與世界。

歡迎您參考本篇我的《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部分筆記佳句,再決定要不要看原書,我覺得原書看完後會對諮商師生活、諮商師視角有更多的了解,也算是見利人利己的事🤔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_taaze.png

*13-18章:
1.心理師會用三種資訊來評估病人:病人說了什麼,病人做了什麼,還有我們跟病人互動的感覺。(18章)
文章標籤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諮商理論與技術]第一次看《腦筋急轉彎》動畫的不同角度想法

本文為本學期[諮商理論與技術]課程的其中一次作業,觀看完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後撰寫心得~

1.第一次看《腦筋急轉彎》的不同角度想法
這是我第一次看《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我以前是很少看電影和動畫的孩子,所以很多動畫片都沒看過。首先當然很感謝可以參與這堂課,也感謝老師給予我去關上這部動畫片的契機。我覺得如果我是在國高中階段被推薦去觀賞此片《腦筋急轉彎》的話,大概會覺得不喜歡,並且困惑為什麼它這麼有名?受這麼多人喜歡與稱讚?
 
由於上大學後曾修過教育心理學之類的課程,所以現在的我,再單純的以「將大腦區域及情緒具象化、人物形象化」等奇妙傑出的發想與世界觀設定來審視這部動畫片,是真的覺得有點意思。當這部動畫將主要戲份聚焦在角色樂樂和憂憂身上時,我們就知道樂與憂兩種情緒必定在電影接近尾聲時來一場終極對決。(不管是實質意義上的對決,還是心靈上的對決)
 
文章標籤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諮商理論與技術]近期同理心練習心得+課程摘要小記

或許是因為我自從青春期後就一直在尋找和練習「如何跟人更友善的溝通方法」,所以往往練習同理心實踐時其實並不彆扭,反而樂在其中,並容易頗有成就感
 
我覺得如果想進行同理心對話,最重要的是讓對方在言語上覺得自己有被試圖同理,當我們試著說出自己的猜測,直接說出、推論對方是難過還是開心時,儘管我們理解錯了,對方也會變得願意平靜下心來和我們對話;而如果我們恰巧猜對的對方的情緒,自己也會瞬間非常有成就感。
 
其實自從學習同理心課程後,我領悟到了很多我們身為人時會有的基礎情緒表現與特性。像是人的情緒往往需要先被抒發與看見,再來解決問題。或是對有些人來說,情緒被同理和被重視、被傾聽都是很重要的事
 
文章標籤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諮商理論與技術]當我沒辦法"同理"他人,是因為我不屑"理解他人"嗎?(附贈"冰山理論"個人看法)
 
**什麼是同理心?同理心到底是什麼?
 
答:「感受對方情緒」指的是情緒的同理心、「理解對方感受」指的是認知的同理心、「站在一起,陪對方一起走出來」指的是同理的動機。三者合在一起,才是完整同理心的概念。如果我們只有同理的動機,但情緒與認知的同理心不足,則會產生「空包彈」或「適得其反」的同理。
 
文章標籤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標題:[諮商理論與技術]《看見孩子的亮點》第一篇〈鼓勵的理論基礎〉部分閱讀心得筆記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阿德勒鼓勵原則在家庭及學校中的運用」,所以其實整本書都在講「鼓勵」。如何鼓勵孩子?為什麼要鼓勵孩子等等~

作者在書中寫到:鼓勵是教育過程中最必要且基礎的條件。......。如何才能使更多幼兒/兒童工作者在照顧、教育及輔導時展現正向管教的技巧與態度,勢必需要一套系統化的訓練,本書即是基於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p.55)這就是《看見孩子的亮點》本書誕生的願望宏大又暖心故事😊

看見孩子的亮點_張英熙_taaze.png

書中第一篇〈鼓勵的理論基礎〉分別講述阿德勒心理學與兒童心理健康,以及「鼓勵如何造就勇氣」和「氣餒如何使人喪失勇氣」。

會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有很多內心複雜的原因及私心。讀這本書時我是很感動的,因為這本書說服我,鼓勵在與孩子相處、與任何一個他人相處時是多麼重要,以及為什麼要不怕麻煩的執行鼓勵,與散播鼓勵的感覺及愛。

例如書中在第2章"鼓勵的原則"寫到我們要試著"接納孩子"──「接納孩子意指要接納孩子的價值和現狀,讓孩子知道即使他不近完美,仍值得被愛。」(p.63)還有讓孩子知道,「協助你並不會增加我的麻煩,也不會造成困擾」。(p.64)這本書傳達的言論與信念,是多麼、多麼的溫柔😊~!

文章標籤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