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中寫到,為什麼想看這本書呢?
「最重要的是,去看看死後仍然活著,仍然以文字深深影響他人是怎麼一回事。」
#一輩子,凝結成一本書,值得嗎?
讀者在看到本書的封面封底時,就可以知道一件事──本書的作者已經死了。這本書是他的遺作,一位年輕的神經外科醫師,在知道自己已經肺癌第四期之後,回看自己過去的37年人生,因其特殊的成長經歷與職業生涯,而寫出一本令人深刻的生命體悟之書。
「人終究難免一死,作為醫生,最高的理想並不是拯救生命,而是引導病人、家屬去理解死亡與疾病。我們一同在這裡,這是渡河的方法,我承諾,將盡我所能,帶領你到對岸。」
但是這一次,他的視角卻從一位醫生轉變為一位病人來看世界,那麼在他剩下短短可活的日子裡,他該如何看待生命,又該如何自處呢??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發病前(第一章)和發病後(第二章)的人生自述。
本文主要筆記發後前(第二章)的內容,欲閱讀發病前(第一章)的筆記,請前往此延伸閱讀連結→
**診斷出癌症時,作者的心理活動
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要規劃自己的人生。30歲想做什麼?35歲想做什麼?小時候的作者自己也想過,但35歲的一場大病,讓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沒有了生命,以前他所做的所有人生規劃,還有對未來和夢想的憧憬,都在一瞬間被無情粉碎…
「我這一生一直在累積自己的潛力,如今無用武之地的潛力。我計畫要做的事這麼多,而且已經如此接近實現的邊緣。我身體不再行動,我想像中的未來、我個人的身份認同一起幻滅,而我面對的是病人同樣面對的存在困境。」
「在癌症確診以前,我知道自己有天會死,可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確診之後,我知道自己有天會死,可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不過我現在很明白,這其實不是科學問題。死亡的事實令人不安。然而,沒有別的方式可活。」
**癌症發病以後的生活
對於三十六歲的癌症病人,醫生無法給出準確的預期壽命數字。生涯規劃完全被打亂。為了怕化療會影響到精子(未來的孩子),夫妻倆也去了精子銀行。最後夫妻倆經過審慎思考與討論,還是決定要生孩子…「一如我自己的病人,我必須面對自己生而有涯這件事,去弄清楚為什麼我的生命值得活下去。」😥😥
「作為醫師,你對生病是怎麼回事有個概念,可是若不曾親身經歷,你不會真正理解。就像墜入情網,或是養小孩。你無法體會隨之而來的成堆文件,還有其他那些小事。」
**一邊治療癌症,物理治療之後,一邊回到外科手術臺。
很多人覺得疑惑,問他:「你不是應該花時間多陪家人嗎?」他說:「最終,再次握起手術刀的那種心癢難熬,我還是無法抵抗。道德責任有重量,有重量的東西就有重量,所以負起為人之責的義不容辭把我拉回手術室。露西(同樣身為醫師的妻子)完全支持我。」
**可是已經診斷出癌症的他,終究還是不可能了。
期間由於身體復原狀況良好,原本擁有去大學擔任教職與研究的機會。成為科學家,對於一個外科醫生來說,是職業生涯當中極大的榮譽。可是已經診斷出癌症的他,終究還是不可能了。一個研究方案往往需要給十年來驗證與體現,現在的他沒有時間了。一切看似又回到了正軌,也就是在被診斷出癌症以前。但是這一次,只是看起來沒事,情況卻不允許……
「我作為外科醫師的自負,現在赤裸裸地現身眼前:不論我在怎麼專注於自己對病人生命的職責和影響力,到頭來頂多是暫時的職責、倏忽即逝的影響力。」
**病情惡化,作者接受化療。在他最虛弱的時候,妻子(露西)生產了,是個女兒。他抱著剛出生的女兒,感受並感嘆著生命。有新生,就有死亡。「當人以高速移動時,時間因而擴張,那麼當人幾乎不動時,時間也會壓縮嗎?一定是的:日子已經縮短不少了。」
→她(女兒)全是未來,短暫跟我重疊,而我的生命,除非奇蹟出現,全都是過去。
**在此之後,本書作者保羅死於2015年,當時他的病情急轉直下,連最後被賦予希望的第三線藥物都已產生抗藥性。體力日漸衰弱,剩下的日子裡,他一邊陪著女兒,一邊專注的將這本文完稿。
在最後的時刻,他躺在醫院的安寧病房,身邊圍著的是他愛著並愛著他的家人。「我準備好了。」他輕輕的說著,清晰而堅定。拔掉了呼吸器,開始注入嗎啡,保羅的呼吸規律而淺,漸漸沒有了意識。保羅的母親靠過來坐著,父親的手則安放在此他的頭頂。
他走的很安詳。
**讓我們一起從這部影片裡看看保羅和露西的真實樣貌↓
**本書的尾聲:(由保羅的妻子露西撰寫)
露西說,本書從意義上來說,並沒有完成,因為不管是本書的基調,還是保羅最後的生活,都是充滿緊張與壓迫氛圍的。時間不夠了,渴望再慢一點,但時間卻更快……一家人最後的互動和真摯的情感,每一刻都使我感到動容…
她說:「在我們避死亡惟恐不及的文化裡,保羅決定冷眼凝視死亡,是太少受到宣揚的一種無畏精神表現。」
「診斷一出來,保羅就告訴我,他死後我要再婚,這個絕佳例子彰顯了他在生病期間,從頭到尾如何努力地保障我的未來。他拼命盡力保障證我有最好的一切,財務上、事業方面,乃至於成為人母對我的意義。……。保羅和我互為雙方生命中深具意義的部分,正是我此生所獲最大的恩賜方式。」
**讀後心得:
看到這本書的前半段,我的第一個想法其實是──嗯我的人格特質確實不適合讀醫學系(撇除我的個人能力哈哈😂😂)雖然在翻開這本書以前,讀者就知道作者已經死了,但是這本書的前半段,都在引導讀者認識這個作者本身,看到書本後半段時,卻使我越來越害怕看到結局、看到作者死亡的那個瞬間…
什麼叫做「悲劇」呢?大概就是活生生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吧…而本書做到了。作者和他身後的美滿大家庭,就是那活生生美好的東西。然而留下來(活著)的這些人,也因為這件事而學到很多東西~~在獲得這些禮物之後,他們選擇繼續向前走。
**今天的書本分享就到這裡囉~希望大家會喜歡XDD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自然解剖書》──引導青少年探索大自然的第一本書,手繪插畫的療育力量竟比實體照片還要強大
[全國高級中學閱讀心得寫作]第1060315梯次優等──《心戰三國‧孫權》【逆境二部曲】/追求認可的權謀人生
**歡迎您透過下列網址前往TAAZE讀冊平台購買此書**
**這將會幫助我獲得該書售價1%至2%的分潤**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祝福您有美好的一天,謝謝您😊~**
**TAAZE平台販售之二手書、新書皆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