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好奇,所以我看了《人間失格》這本書,但在看的時候我滿腦子想的都是關於"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的觀點應證😅
 
我認為書中主角大庭葉藏因為沒有機會在長輩和環境的引導下於心理上順利成長為"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即是身體已經長大,但內心的需求一直還停留在"學齡期"或"學齡初期",而導致悲劇,讓主角最終甚至覺得自己不配為人...
 
p.s.溫馨提醒:我不建議大家去看《人間失格》原書,大家能理解有一些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的力量是很大的嗎?我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這個故事有蠻多不好的負能量的😥可能讓我上學公車等很久,差點遲到這樣😂(誤)
人間失格_太宰治_taaze.jpg
*什麼是"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簡單來說,是一位名叫艾瑞克森的醫師發表的人格理論。他將人類心靈成長過程中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也就是說有人擁有大人的身體,但心靈尚未跟著順利成長)而這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
 
艾瑞克森的人格終生發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 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
 
*《人間失格》大庭葉藏的成長經歷/環境對他的心靈層面影響有哪些?
 
1.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
按照書中所述,大庭葉藏(以下仿照書中簡稱"阿葉")在幼年時期主要事件為曾遭家中僕人"不當侵犯",還有父親出差的買禮物事件。
 
買禮物事件父親給阿葉的感覺是"他有選擇權",但事實上是沒有選擇權,大人們只是想滿足自己的權威而已,阿葉因為害怕爸爸而選擇不再表達自己真實的意見。
 
依據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0-1歲為嬰兒期,如果此時重要他人供給生理和情緒上的需求,幼兒即能發展出信任感。否則,嬰兒長大會對世界不信任,特別是不信任人際關係。(阿葉從小就認為人類會隱藏自己的情緒,戴著面具偽裝自己,是虛偽的😂)
 
而學齡初期(3~5歲)為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在這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裏,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
 
這是阿葉的家人們第一次錯過了可以挽回阿葉未來人生的機會...
 
2.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
→兒童與成人間的過渡期。青年檢視其缺失,擺脫依賴建立新認同。主要衝突核心在於自我認同、生活目標與生命意義的澄清。如果無法達到自我認同,將會造成角色混淆。
 
阿葉第一次殉情(自O)時還只是一個高中生,當時他朋友圈裡僅有一個酒肉朋友掘木正雄,兩人除了一起花天酒地玩女人,找不到其他可以相互認同為"一個團體"的象徵。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是同儕一類的情感寄託,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稱此為"同一感"以及"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艾瑞克森)
 
此一時期也充滿關於自我認同的問題,在心靈上是似大人又不是大人的時期,內心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無限掙扎衝突
不好好過度將是無解...
 
如果一個兒童感到他所處於的環境剝奪了他在未來發展中獲得自我同一性的種種可能性,他就將以令人吃驚的力量抵抗社會環境。在人類社會的叢林中,沒有同一性的感覺,就沒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甯做一個壞人,或乾脆死人般的活著,也不願做不倫不類的人,他自由地選擇這一切。(艾瑞克森)
 
這也是為什麼我意識到了很多青少年讀《人間失格》很有認同感~因為主角阿葉的靈魂就在這個時期永遠夭折,沒在長大了😥發生殉情事件後,阿葉的家人沒有好好關心與輔導他好好繼續認識這麼世界,這次阿葉的家人們將永遠失去阿葉的未來😥
 
3.成年早期(18~25歲or30歲or39歲等):親密對孤獨的衝突
最後阿葉遇到一位心儀的良家女子,覺得對方純真又信任自己的態度是對他心靈上的一種救贖,於是他與女子結婚,正式的"表面上看起來"步入了"成年早期"
 
沒有成功在心靈上度過青春期"自我"課題的阿葉,無法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也對社會上的人們充滿一種疏離、孤立的感覺,其實他甚至連最剛開始嬰兒期的"信任"和幼年的"積極"課題也沒有通過,當然...阿葉當時身處的環境也不允許他擁有這些美好、至真又善良的人格...
 
酒肉朋友掘木正雄帶朋友來阿葉家大鬧後,心中願意相信的最後一絲信仰寄託遭到玷汙,阿葉算是在心靈上徹底成為廢人了...
 
為什麼小說最後酒吧老闆娘仍說著 “都是他(阿葉)的父親不好。我們所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個神一樣的好孩子呐。”這樣的話語。我覺得是老闆娘知道,就是因為阿葉心思如此細膩,所以內心才會無法接受這世間他所認為的骯髒、虛偽又混沌的一切事物😥
 
或許從僕人"不當侵犯"年幼阿葉的那一刻起,或是從家裡的大人們從來沒有在意過他的個人想法起,這世間所有的美好就再也注定與阿葉的人生無關😥阿葉身處的環境可以說是時刻也不允許他擁有這些美好、至真又善良的人格,再加上成長過程中又缺乏引導,釀成這樣一個廢物人生與人間失格的悲劇...
 
以上個人淺見🤔~看《人間失格》的時候真的感觸很大,我心中一直嘟囔著"好好的孩子竟被環境搞成這樣"嗚😥如果有人覺得這只是本無病呻吟的病態小說,那我只能說,阿葉他確實就是個永遠被迫停留在青春期的夭折靈魂、靈魂沒有跟著身體一起長大的可憐人而已...
 
每個人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這樣,我不打算說出"誰的青春不迷茫"這種老套的話,我想說的是現實生活中真的太多太多"長大是自己的事"、"長大事一瞬間的事"發生了~包括我現在大學認識的幾位朋友,在缺乏人生導師的情況下,都是在價值觀、心靈的衝突和掙扎中"自己長大的"!
 
有時候我會想,每個人有自己的長大時區,如果阿葉不要這麼勉強自己那麼快地去看、強迫自己去屈服、去接受那該有多好,或許就算環境沒有給予他好的精神養分生長,但是他可以選擇依自己的速度慢慢長大!希望這世界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度過自己的童年、青春期與成年早期🙏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謝謝您閱讀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囉~掰掰~~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也歡迎您動動手指點選我部落格內的廣告,幫助我每日增加NT$3-5元的廣告分潤收入喔^_^謝謝每一位讀者~(鞠躬))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