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在第一面寫道──「語言是窗也是牆」,意思是語言是個奇妙的東西,運用得當能增進關係,運用不當能對人造成很大的傷害。

非暴力溝通_愛的語言_博客來.png

語言暴力的傷害可以有多大呢?語言暴力像一道牆,傷害也不比肢體暴力小。
 
*非暴力溝通的簡單四步驟:(p.31)
 
1.觀察
觀察哪些具體行動影響了我們的福祉?
 
2.感受
我們對這些行動有哪些感受?
 
3.需要
是哪些需要、價值觀和渴望等原因,使我們產生這些感覺?
 
4.請求
我們想請求對方採取哪些具體行動來增進我們的生活?
 
→非暴力溝通在實作上最重要的就是"以這四個步驟為架構說話"以及"說出來"。下方我們來舉個例──
 
媽媽對兒子說:「我看到你今天吃完飯沒有將碗盤直接拿去洗(觀察)。我覺得很難過(感受)。在家裡我們需要有一個乾淨的餐桌和用餐環境(需求)。我希望你可以直接把碗盤拿去洗。(請求)」
 
*這四個步驟中,在家庭環境中親子間通常最需要注意的是"4.請求"
 
請注意在親子關係中,彼此溝通時也是請求而不是要求~作者也在本書中寫道──「我們永遠無法讓別人做任何事情。」(p.49)
 
我們可以盡量減少在語言和口氣中傳達「你應該」和「你必須」,當你和對方說「你應該要怎樣」、「你都不聽我的建議」時,想一想,我們是否有給對方選擇和自行判斷的能力呢?
 
*說話小題醒:每個人都學著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負責吧!
 
有一種說話方式,常常透露出自己是「不得不」和「我是被迫的」,但實實上真的是如此嗎?我們能不能嘗試說話時,為自己更負責一些呢?
 
→嚴重一點的案例,例如,
1.是老闆叫我騙這個客戶的。
 
2.要不是孩子先自己跑到街上很危險,我才不會打孩子呢!
 
3.因為學校規定,所以我可以罵你。
 
(這些都是推卸責任的說話方式,會讓聽者感觀難受,自己人際關係也會受挫)
 
遇到這種情況,在說話時可以更仔細分析自己的感受,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可以讓對話時的雙方都更好受~!
 
→輕微一點的案例,例如,
1.你嚇到我了!
→可以改成說:我嚇到了!
 
2.你說話很模糊~
→可以改成說:我剛剛沒聽清楚~
 
這些小技巧,都是認彼此對話更舒適~!
 
*讀者碎念:
我在2020年5-6月左右第一次遇到這本書《非暴力溝通》,當時我對於這本書的實用性及帶給我家庭關係中的改變,驚為天人。
 
我一直有把書看完就賣掉的習慣,但這是我第一本下定決心看完也不賣的書,足見我對這本書內容的肯定與熱愛。
 
一年前我雖想對很多人分享這本書,但一方面覺得自己還得實際對家人試試非暴力溝通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認為自己在閱讀後,文字統整能力尚不足夠。
 
但前天聽到一位學姐跟我說,她們家阿嬤因為言語暴力的長期影響而自殺了,那之後她一直想一直想,想自己作為孫子,還是孩子的她當時其實可以再為阿嬤做哪些努力。聽了她阿嬤生前的遭遇,我動情的留下淚來,表示遺憾。之後我也在想,既然「語言暴力」普遍存在社會中的一些家庭中,我自己還可以做些什麼呢?然後我想起這本書:《非暴力溝通》。
 
既然知道了有像阿嬤這樣的情況,而我也有一點能力能夠傳播和提供幫助,那我想,我就不能當作沒看見。今天我盡量將書中學到的最實用和簡單的部分在這傳達給每一位需要的讀者,希望今天這篇文能符合您的需求,也對您有所幫助🙏
 
之後會有一系列關於《非暴力溝通》的系列文章,需要的人可以繼續閱讀,也鼓勵您去購買整本書閱讀完整內容,內容將會更清晰有調理且實用性更大!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祝您有美好的一天😊~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我們下次再見囉~掰掰~~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也歡迎您動動手指點選我部落格內的廣告,幫助我每日增加NT$3-5元的廣告分潤收入喔^_^謝謝每一位讀者~(鞠躬))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