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5個教育系學生畢業後主要出路/職業/生涯規劃(淺談+解惑)【小教記事】編號22
大家好,我是目前就讀臺北市立大學(舊時「臺北女師專」)教育學系(初等教育)的學生部落客白筆。
這個"小教記事/國小教育日常"部落格文系列寫著寫著,竟寫到了第22篇,之前大概都寫些教育系日常生活+課堂收穫,今天就來聊聊比較現實的問題吧~
想來大家在選大學科系和學校時,不免俗的還是得為自己的未來與錢包打算一下。今天我就淺談+解惑,給大家提供5個不一樣的思路,看看教育系學生畢業以後,大概可以有哪些出路/職業/生涯規劃?
**溫馨提醒:
以下出路僅供參考,只是和大家分享這些是教育系學長姐們走過的路,大家不一定要照著做,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條件與際遇,你會找到最適合你的那條路**
1.國小老師 (包含正職、代理等)
國小老師就算不是教育系學長姐畢業後投身人數最多的一種出路選擇,卻也是未來工作環境、薪資福利最穩定的出路之一。系上確實有同學最初升大學時來到教育系的目標,就是想成為國小老師,他們大多是渴望在工作中與孩子教學相長、穩定單純的校園工作環境等等。
我覺得要成為國小老師,除了本身學習成果良好,到時候教師檢定、教師甄試考得上以外,個性特質也要喜歡國小老師的工作型態。國小老師比國中和高中、大學老師,都更需要給予學生耐心陪伴、同理心、關心與共情感、情感依託。
**延伸閱讀↓
我到底真的要/適合當老師嗎?老師的特質?職業特性?【小教記事】編號21
【小教記事】編號17_教育系學生的第一年:有哪些教育必修和教育相關活動呢?
如果您志在成為國小老師,那麼以後在工作職缺/職務類型/工作環境上大概又分為(1)正職or代理、(2)科任or級任or兼任行政、(3)公立學校or私立學校,以下再簡單做介紹:
(1)正職or代理:
正職教師主要是經過每一年的"教師甄試"考試選拔的,各縣市考試方法與標準可以各自有特殊規定,也就是算分方式和考科、考試方式都不太一樣的意思。考上正職教師後,只要兢兢業業/恪守師道的工作,您就是人稱"軍公教"當中的"教職人員",薪資及福利大略參考(實際上還需要看地區+年資+考績等)↓
代理教師的來源,很多時候可能各種來源都有,不好說......需不需要有教師證才能擔任代理教師,也不好說......不過因為代理教師的教學時間更自由,並且比較不用長期擔責,所以有人比起擔任正職教師,更偏向代理教師。
(2)科任or級任or兼任行政
簡單來說,"科任"指的就是沒有帶班當導師,薪水和教師時數就會比較少;"級任"就是有帶班當導師,教學時數較多且要顧好班上的每個學生小朋友;"兼職行政"近期幾乎已演變每一位正職老師的必經之路,就是除了擔任老師的教學職務,還要兼任學校的部分行政工作。據我所知,兼任行政工作後,寒暑假(學生放假時)因為工作安排,所以就依然可能要上班🤔
(3)公立學校or私立學校
帳面上來說,如果未來在公立學校任職,工作薪水和福利就是按照"軍公教"當中的"教職人員"來計算/累積年資。如果是任職於私立學校,薪資就依學校而定。
其實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節奏/校風可能都不太一樣,所以撇開薪資來看,也需要看自己適合哪一種學校型態。我們系上老師也分享說,有學長姐覺得去私立學校比較快樂/適合,或是學到與公立學校不同的很多教學方式、校園型態等等。
2.教育行政類別公務人員
近年來聽聞越來越多學長姐相較於成為國小老師,比較屬意成為教育行政類別的公務人員。因為國小老師常需要才能樣樣通且超級多功能(嗯?關於"老師的工作"詳述起來是個大工程呀XD),這樣的工作性質使一些學長姐望之卻步,所以就改為考公務人員啦~
其實對於國小年齡階段孩子的教育產業,工作機會依然還是安親班和伴讀類型為大宗。
**延伸閱讀→【小教記事】編號13_"伴讀"是種怎樣的打工?伴讀和家教的工作內容差別?
如果到了補習班或是家教,那教導的孩子可能為中高年級居多🤔由於新世代的台灣孩子大多從小可能待過(?)安親班或補習班,所以我這邊有點不想贅述......
關於薪資,建議可以直接上網用1111或104之類的求職網搜尋,一部分職位的薪資應該是公開的。
關於工作性質,我覺得應該還是跟成為正職國小老師和公務人員相比,工作時間是相對不穩定而自由的。身為教育系學生畢業後出路當中"薪資天花板"相對來說比較高的,我覺得各人有各人理想中美好生活的考量與追求,祝福大家~!
4.讀研究所和博士班
痾痾......糟糕,會不會有人跑來跟我說,這不就是"繼續升學"的意思嗎😂?這算是一種"出路/職涯規劃"嗎?我想,以教育系/教育界來說,學歷的追求起碼上是比較容易有保障(肉眼可見的)回饋到自身身上的。
像是不管前方我提到的1.或2.都會以學歷高低來為基底斟酌升職加薪,更何況,要在教育事業這個領域立足,是需要且有義務一直不斷增進、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識、應用與素養的。
再進一步說,如果有能力去國外讀博士,未來是有機會回台灣擔任講師或是教授的,就看個人的生涯規劃囉🤔~!
以前有學妹問我,如果臺北市立大學的教育系學生去國外讀研究所呢?我給她的建議是:其實我覺得如果讀研究所是為了那個學歷,那可以在國內讀就好,還可以累積教育界的人脈。
因為對於教育或是法律這一類"每個國家都有明定自己的不一樣規定,且比較看重學歷及證照"的行業領域,去國外第一個是很容易有課業銜接的問題,第二個是未來由於教師學歷、證照和制度的不同,如果沒有其他特殊管道,勢必得回台灣工作,那我覺得去不去國外拿這個學歷,後續的回饋其實都差不多。
但如果是為了趁讀研究所時可以去國外交流打開視野、見見世面之類的,也可以考慮去國外念研究所。至於博士學位,當然是讀國外的後續效益會比較大。
以上是我個人對教育系研究所和博士班學歷給出的一些小看法/建議~
5.創業、線上課程及其他教育文藝推廣工作
最近因為疫情的緣故,遠距/線上教育產業較為蓬勃發展。教育產業雖然是歷史教悠久的"傳統產業",但因為科技的發展,許多傳統展業未來是不得不融入科技、向新興產業整併及靠攏的......
若是能搭上時代大勢所需的海浪,想必自行創業、開辦線上課程及其他教育文藝推廣工作也是可望發展的越來越廣的。
*結語:
如同我再本文開頭所說──
**溫馨提醒:以下出路僅供參考,只是和大家分享這些是教育系學長姐們走過的路,大家不一定要照著做,各人有各人的造化、條件與際遇,你會找到最適合你的那條路**
雖然我們教育系以四年的課程規劃來說,確實是更偏向在大力培養我們有機會去成為獨當一面的國小老師,但我想我們其實依然有職涯選擇權🤔
祝福各位都能找到那個自己喜歡、適合的志業😊也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教育系這個大家庭~!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暴氣!!一句話惹怒教育系學生:5個社會大眾對教育系學生的常見誤解【小教記事】編號19
【小教記事】編號16_一份考卷的誕生:命題、審題和修正考題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