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教育系的"學習評量"科目剛好教到──評量/考試的目的以下四個

教育測驗與評量_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_第三版_2011.jpg

一、了解起點行為及適當安置學生

具有這種目的的考試,通常是"前測",也就是在教學以前,先測測看學生目前的先備知識或預習狀態。

二、規劃教學活動及調適教學步調

在執行教學一段時間後,教師可以透過教學評量所獲得的回饋訊息,得知預期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這通常指的是"隨堂小考"的測驗目的,在大考以前,測測看學生實際上學會多少。

三、診斷學習困難及提供學習回饋

可以幫助教師明瞭學生的學習類型及學習困難所在,進而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

通常是指大考、期中考的考試目的,重要的考完之後的補救教學!補救教學!補救教學!

很重要所以說三遍~!!😫

四、評定學習成就及報告學業成績

白話一點說,就是最後要發學期成績單。並且將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成績)融入大數據,看看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教師教學成效。

*根據這上面四種"考試最初的目的",大家有看出來為什麼學校要考試了嗎~?

考試的目的是在了解學生已經學會多少,還有老師還可以做哪些努力才能讓學生學會。而非讓學生相互比較、讓家長相互比較,甚至是打擊學生信心。

而現在的家長、老師和學生,面對考試時,心態已經漸漸悖離了考試實施的目的與初衷。

如果考試的目的確實是以上四點,那代表補救教學、讓每個孩子都跟上學習,確實是現在我們在考試後需要努力的部分...

另一方面,由於考試成績只是用來判斷孩子目前是"學會"還是"未學會",所以孩子間成績的比較也就變得幾乎沒有意義。因為經過補救教學,孩子學會只是遲早的問題🤔而非代表孩子的智力是聰明或愚笨。

考卷和考試本身沒有錯,是我們用了偏激的想法去看待成績的意義。

我覺得考試成績應該可以改成"未學會幾題"制,而不是"扣分制"。確實該鼓勵孩子用健康的心態去看待分數,並學會檢討、省思與訂正~!

而唯有作為孩子人生引導者的我們,師長先擁有了健康的心態去看待考試和成績,還有完善的補救教學方法與決心,我們才有辦法改變考試和成績對孩子造成的"悖離初衷"的壓力。

*去上學就非得要考試嗎?

如果老師一定需要有一些分數來交差/評估孩子的學習狀況,可以用考卷和考試以外的方式測驗。印象中我小時候每一科目幾乎都有考試,包含健康課、藝術與人文課等等也是考試。

由於我從小就生活在"拚成績"的環境裡,這也導致我長大以後,也十分在意每一分的分數,我覺得這就是考試考多了對我造成的終生不良影響🤔

我也聽其他同學們說過,說他們小時候的藝能科評量方式都不是用"紙筆考試"的,而是其他交作品之類的方式XD我覺得這是其他"雖然不是考試,但卻有達到考試初衷"的方式,教師可以依情況斟酌使用👍

現在我認為,不管用什麼方式去產生成績,只要能達到考試最初設立的初衷就行~

而考試的初衷是──

一、了解起點行為及適當安置學生

二、規劃教學活動及調適教學步調

三、診斷學習困難及提供學習回饋

四、評定學習成就及報告學業成績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謝謝您閱讀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囉~掰掰~~

【小教記事】編號11_學校為什麼要考試?去上學就非得要考試嗎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小教記事】編號10_為什麼小孩需要去學校學習?互動式教學的意義是?

【小教記事】編號08_從小時候就把小孩長時間關在學校裡學習,會讓小孩產生什麼問題?

【小教記事】編號09_淺談雙語老師和英文老師教學上的不同是?

【小教記事】編號11_學校為什麼要考試?去上學就非得要考試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410211 的頭像
    410211

    小葉白筆不是筆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