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最前面↓
今天只能淺談我所看到的,我知道我所知道的僅為議題中的冰山一角,但至少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開始。
以下是我的"報搞文學與新聞寫作"期中報告。(此為節錄版)
*正文開始↓
標題:重考路漫漫──是什麼讓他們寧願選擇重來一次?
在台灣自1990年代廣設大學及少子化影響後,高中畢業就讀大學似乎是每位學子的人生必經之路。然而也並非每位學子的升學之路都一帆風順…據統計,109年學測每七個考生就有一個是非應屆考生,108年指考每五個考生就有一個是非應屆考生。這些學子為什麼寧願多耗一年重考也不願選擇其它條路,是很值得深究的議題,而千百個重考生就有千百個不同原因與背後的家庭故事。
(因隱私問題,將原文中的訪問個案抽掉)
對大部分學子而言,除了興趣和本身的身體狀況會影響科系選擇,家中因素和現實考量也是不小的影響。在重考生群體中,有人是讀過一二年大學再重考,也有人是直接重考,和同學相比,彷彿人生停滯。
(因隱私問題,將原文中的訪問個案抽掉)
綜合以上各種不同學子重考的故事,有些是因為科系與自己興趣不符,但更多的是因為家中要求或是其他現實考量。近年來台灣低薪現象普遍,大學廣設後,大學的教學目標與應用不免技職化,將大學四年作為職前訓練班。考量到就業,家長們在給予孩子選系建議時,也會偏向鼓勵孩子選擇未來職業性質穩定、踏實和含金量較高的科系。而高中學子們對大學學科與學習方式的理解,多因為資訊不對等或缺乏體驗的資源而產生期望與理解的落差,從而導致第一次選到不合的科系,爾後需要有勇氣面對重來一次與稍稍延宕的人生。而且不管最後有沒有考到自己理想的科系或學校,重考過程都是波折不易而身心連續備嘗艱辛的。
雖然未來新課綱即將上路,可能增加重考生銜接考試內容負擔度,可望使重考人數減少。但若是不從根本上了解和解決學子們為什寧願選擇重考也不願走其他路的原因,便也仍然無法徹底緩解重考潮的現象。幾十年以前,大學校園還是莘莘學子發光發熱和築夢踏實的所在。我曾聽聞最節省社會資源和讓人民快樂的教育方式,其實就是把擁有天賦的人都放在適合的位子上。而現今的社會狀況,已讓學子們即使有天賦與滿腔抱負,卻依然受制於現實考量,以為僅僅是選擇自己喜歡又適合的科系就是「不肖」和「任性」,想來實在令人心痛!一遍遍的重考、一遍遍的社會壓力、一遍遍的停滯人生,我們還可以做的更好,來減少這些學子人生的跌宕甚至是悲劇,也能讓適合的人被擺在適合的位子上,溫飽的同時,也能發光發熱。希望不要有一天,千千萬萬學子們一年年的努力重複卻也只為求得溫飽。
*參考資料: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