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網址:社會學是一門吃飽太閒的科學嗎? | 葉永文 | 鳴人堂
老師上課Q:社會學是不是一門吃飽太閒的科學嗎?
文中寫到:「社會學就是在認識社會、關懷社會且改變社會的一門學問」。你的想像是甚麼呢? 看完這篇報導,你的想法是甚麼,歡迎提出來跟大家分享你寶貴的意見!
我回覆A:
很認同作者在文中寫說:「社會學就是在認識社會、關懷社會且改變社會的一門學問。」
我覺得直覺上常被戲稱為「吃飽太閒」的學科,常常是因為有人會持有一套「可能比較可以量化」的思考系統或是價值觀,去衡量其他不太適用此同一套價值觀的系統。就跟如果拿科學公式說要去「驗證伊索預言」或從科學角度去衡量「伊索寓言故事有沒有價值」(?)那可能就不可行。
其實在我個人看來,我是很佩服有一群人在看見社會問題和研究社會現象後,願意站出來去實踐關懷社會與向社會大眾大聲疾呼的。
不只是因為他們思考社會、觀察社會並為社會帶來改變,而是因為我們從小便是接受社會中制訂出來的一些教育與生活習慣活著的,我們能平安長大,一部分就代表我們至少從小曾經有達到不同程度"貼合"或"順服"社會而活,由於本身就長於體制內,所以要質疑體制和跳出體制外而活本身就是比較困難的。(相當於跳出一部分的舒適圈,但也有可能本來就不算是舒適圈)
我覺得社會學是對社會上所有存在的事情都重新再思考、審視、紀錄的一種學問。對於很多事情我們不一定需要質疑,但是通常需要基本的思考。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遵循一些傳統或是選擇,也只是因為「別人/祖先從來如此,所以我也從來如此」。
比如說,可能以前的人會覺得結婚就不能離婚、只能跟異性結婚等等,但為什麼就不能有其他選擇?
如果我們結婚或是生孩子,就只是因為我們上一代就是這樣過人生的嗎?婚姻制度是如何誕生的?那個誕生的原因與社會型態,還適應在現代社會嗎?
只有思考過這些社會上曾經看起來普遍存在的事,並做出自己的選擇,那才是理解社會、包容社會、融入社會卻又不會完全失去自我的過程。我覺得這是我心中的社會學除了讓大家看見社會、關懷社會以外,精神上、心理上的貢獻與意義。
*以上論點僅代表筆者本人思考之心路歷程,筆者也還在學習,感謝大家的閱讀,希望我可以在這學期的[社會學概論]課程中越學越好、越學越開心😊~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謝謝您閱讀到這裡~
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國小歷史讀物《故事台灣史》系列推薦:讓出生於台灣的孩子了解台灣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