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記一段民主進程歷史:我看《雷震與蔣介石》(閱讀心得報告)
**本文曾投稿參與"2021年雷震公益信託-獎學金"徵選,以下為部分節錄**
*關於"雷震公益信託-獎學金"的投稿資訊(大學生/研究生)→雷震研究中心暨雷震紀念館*
作者馬之繡先生於自序說,本書緣起一九八九年雷震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本想出版本「紀念冊」形式的書,但後來轉而將書中內容期許為記錄一段歷史,最後將內容架構及所述擴大,定名為《雷震與蔣介石》。
作者本身曾任自由中國社經理十年,對於自由中國從草創、過程到雷震先生下獄又出獄為止,都有或多或少的旁觀甚至是參與其中,因此對此段歷史,或可做到詳實、多方全面的紀錄。
以下為筆者閱讀《雷震與蔣介石》一書後的心得概要──
一、本書寫作手法及架構安排或可套用小說架構來看
若以小說寫作手法來看,本書給筆者的感覺是以雷震為主角,並敘述其致力於推動和實踐心中民主真義的「奪寶」過程。
作為代表民主的正義方鬥士,一路上遇到很多像是戲劇中反派存在的施壓和阻礙,也正是此種類小說的寫作手法和內容架構安排使本書易於大多數讀者吸收和閱讀。
一般而言,小說結局大致分兩種,一種悲劇一種喜劇,悲劇結局使人惋惜,但也達到餘韻悠遠、後勁綿長的效果。
《雷震與蔣介石》不僅做為好看、閱讀體驗佳的一本書,更是因為以台灣民主進程為背景的敘述而值得給台灣出生的孩子們一讀。
我們同時也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舊時數位媒體不發達的年代,眾人如何齊力將一間報社從零辦起、組織與編制,甚至思想外銷海外,頗有大格局之時代群像劇之感。
二、我看書中所述的雷震與蔣介石關係
在我眼裡,雷公前期和蔣公之間的關係酷似劉備和諸葛亮,後期關係則像岳飛與宋高宗。
雖說自古就有流傳過一句話叫「伴君如伴虎」,但在閱讀本書時,我依然對兩人關係之間的轉變頗感詫異。可謂前期關係有多緊密,後期就有多麼對彼此相互失望。
三、《自由中國》半月刊誕生的民主、時代意義與當時代文人風骨
若說《自由中國》半月刊的末路源自掌權者的心態和時代環境所設限,而其誕生的故事則源自我能想像到的那種最浪漫的原因──知識分子們在思想傳播最艱困的年代,所自覺的那種道義、堅持、責任與風骨。
自古以來要政治不束縛文學,文學不觸碰政治真的太難了,我相信身為當時代頂尖的知識分子們與政治家一定明白之間的規律與道理。
掌權者或許握有槍,而文人們只有筆桿,在任何時代,作為一個有文字編纂及發言能力的知識份子,雖有能力執筆捍衛自身信仰的信念,但凡是發言就都需要莫大的勇氣。
而為什麼掌權者大概明知自己理虧卻還是要限制文人的發言權,我想便是懼怕文人帶來的影響力與思想改革。可偏偏很多文人重風骨而置生死於度外,使思想傳播禁都禁不掉。
不具文人風骨的人,大概永遠也瞭解不了,為什麼他們冒著生死風險也要繼續說……
因為對文人而言,沒有思想和言論自由的生活,像失去靈魂一樣,而恰恰這種思想與氣節反被另一派人拿來糟蹋與利用。
小時候我有時仍會懦弱的去看待和抱怨台灣為何還有遺留很多充滿爭議的民主與時代意義問題,為什麼這些複雜的事情沒有在上一代解決呢?而是像爛攤子那樣留給後代年輕人。
但讀完本書後,至少讓我知道,是我們選擇不去看見,其實先賢們已經在他們自己的年代盡過最大的努力,只是很遺憾的是,很多事情依然無法很完善的解決。而《自由中國》半月刊誕生的過程和曾經存在的證明,便是他們奮鬥的血淚。
四、我看書中所述的雷震與《自由中國》半月刊
作者在書中指出《自由中國》半月刊成事在人,其中雷公從頭到尾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貢獻。具書中所述,《自由中國》半月刊邀稿、退稿、改稿都離不開雷公的人脈、統籌、聯絡與監督,甚至還得常常忍受各方人士的夾板氣。
能兢兢業業的使《自由中國》半月刊連載續命十載,心中的堅持有多少,犧牲、付出、煎熬、迫害與風險便有多少,戰戰兢兢、實屬不易。
《自由中國》半月刊刊載的言論與創辦、存在的意義說是期許能正面批評與民主精神相違背的時政,可對任何人來說忠言皆逆耳,因為沒有人願意直接公開被批評,書中所示之雷公為人謙沖又睿智便深知此理。
若想透徹實踐民主之精神,對於時政,不是不能批評,而是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提供建言,不僅能更溫和的達到目的,保存對方顏面也保存自己。《自由中國》半月刊成立初期多為雷公盡力審稿、改稿以護後輩撰稿者周全,實令筆者衷心佩服。
所謂批判性的言論,也並不是真的指批判,而是容許社會中另一種聲音和思想去相互質疑、反思與回饋。
這也是雷公主張為實現民主精神,需成立有能力監督政府的在野黨原因,所謂民主政治即是政黨政治。但以當時極權政府和領導人角度來看,這便是反了。容不得其他聲音的人,最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反共的路上,逐漸化身為他所反的那種共,這讓本是心中充滿美好想望的當代知識子們怎麼受的了?反共是為實現民主,不然便失去反共的意義。
雷公晚年因雷案審判曾下獄十年,期間創造了「欣賞坐牢」哲學,也是雷公之所以能活至出獄的秘訣。雷公寫到,做人要有骨頭,也要有修養,正是這份修養使雷公沒有因坐牢而發瘋,或因怨憤毀了自己。
應該說,「欣賞坐牢」雖是在面對坐牢時,不得以在內心自我安慰的出路,卻也應證了人若能明瞭自己時刻為何而活,便能承受住人所不能忍的煎熬。是雷公終其一生的人格高度與那份推行民主的信念,才會使什麼都摧毀不了他。
我想若是雷公回顧自己一生與《自由中國》半月刊的糾葛,大概也是不會感到後悔的。起心動念皆為國為民,即使最後成為時代犧牲者與悲劇,也坦然接受,格局之大,世間有幾人?
讀完《雷震與蔣介石》一書,明白《自由中國》半月刊的初衷、動機與過程及雷案始末,確實相當不忍當時代俊傑普遍承受如此委屈。
真的很想跟雷公說聲謝謝,感謝在那個年代中華民國民主進程有您推動與護航,義無反顧的挺身而出、燃燒自己,留給後世最好也最有希望的年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