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第二章:理性系統模式(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
第二章 理性系統模式
• 第一節 理性系統模式之基本主張
• 第二節 理性系統模式之代表學派
• 第三節 教育組織之特性與理論
第一節:理性系統模式之基本主張
*理性系統模式之基本主張
March and Simon(1958)的主張:組織為彼此交會之人類集合,其是社會中類似合作系統的最大集合體……。組織中高度專門化結構與成員合作機能,與生物學上的個別有機體相比,使其成為一個社會單元的色彩更加彰顯。
→上述文字中清楚顯示,理性系統模式將組織定義為是一種人類合作系統的集合體,且對其結構有高度正式化的要求。
第二節:理性系統模式之代表學派
一、Taylor的科學管理理論
Taylor(1911)著作《科學管理原則》(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正式將管理帶入「科學管理」時期。其揭示達到績效生產的六大原則:
1.時間設定原則(time study principle)
2.按件計酬原則(piece-rate principle)
3.計畫與生產分離原則(separation of planning from performance principle)
4.科學方法工作原則(scientific methods of work principle)
5.經理人員控制原則(managerial control principle)
6.功能管理原則(functional management principle)
二、Fayol的行政理論
Fayol認為管理的要素有五,包括:
計畫(planning)、組織(organizing)、命令(commanding)、協調(coordinating)與控制(controlling),合在一起就是POCCC。
Gulick and Urwick(1937)將之擴展為七項:
計畫(planning)、組織(organizing)、人事管理(staffing)、指導(directing)、協調(coordinating)、報告(reporting)與預算(budgeting),合起來就是POSDCoRB。
Fayol指出管理的十四點原則為:
1.專業分工(division of work)
2.權威與責任(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3.團體紀律(group discipline)
4.命令單一化(unity of command)
5.方向單一化(unity of direction)
6.個人利益在團體利益之下(subordina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to general interests)
7.員工報酬合理性(remuneration of personnel)
8.權力集中(centralization)
9.階梯層級(scalar chain)
10.適當職位(order)
11.公平原則(equity)
12.工作安定原則(stability of tenure of personnel)
13.主動自發(initiative)
14.團隊士氣(esprit de corps)
三、Weber的科層理論
(一)科層組織的特徵
1.職位分類分層(hierarchy of offices)
2.權力階層的存在(specialized tasks)
3.法定責任的訂定(rules and regulations)
4.記錄檔案的建立(files and records)
5.理性關係的建立(impersonality)
6.薪資制度(salary system)
(二)科層結構中的權威型態
1.魅力式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此種權威的產生,多半為領導者的人格感召所致。
2.傳統式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此種權威多半是因血統與世襲制度而產生。例如,英國君主雖無實權,但卻保有一定的權威。
3.法定式權威(legal authority):這種權威的建立乃在法令的基礎上。例如,民選的公職人員。
(三)對於科層組織的評論
Hoy and Miskel(2007)曾將科層組織特徵的正反效果予以列出:
1.在職位分類分層特徵上,固然可使員工適得其所,但在龐大的體系中,卻也產生倦怠感。
2.權力階層的嚴格劃分,可使命令順利下達。
3.法令責任的訂定對於組織行事的準則有所規範,使之不致淪為無政府狀態。
4.理性關係建立的目的在避免人情作祟,主事者能秉公處理事情。
5.薪資制度使員工安心工作而無後慮。
根據學校科層化與專業化的程度,Hoy and Miskel將之分為以下四種:
1.韋伯型(Weberian,高科層高專業)
2.權威型(authoritarian,高科層低專業)
3.專業型(professional,低科層高專業)
4.混亂型(chaotic,低科層低專業)
(四)科層理論在學校之應用
1.職位分類分層
2.權力階層的存在
3.法令責任的訂定
4.記錄檔案的建立
5.理性關係的建立
6.薪資系統
四、Simon的行政行為理論
Simon所採用的理性模式乃採取由上而下(top down),而非由下而上(bottom up)的模式。
由上而下的設定目標,可以形成「手段─結果」(means-ends)的相互關係。此種設定目標的步驟如下:
(1) 首先設立組織的既定目標;
(2)接著去發覺能夠達成以上目標的特定手段;
(3)將以上的個別手段做為新的次目標,然後再發覺另一組手段,以達成各個次目標;如此以下類推。
Simon(1947)指出運用這些前提的方式有二:
(1)價值判斷(value judgments)
(2)事實判斷(factual judgments)
Simon的著作中,始終圍繞著兩個基本理念:
(1)深信決策行為是理性的、循序的、邏輯的;
(2)決策的各步驟循序漸進,彼此之間具有邏輯性的次序。
第三節:教育組織之特性與理論
一、制度學派
主張制度的設計安排,對於形塑組織的集體行動扮演極關鍵之角色。
認為組織變遷之最大動力不在市場、成本 效益等「工具性理性」因素,而在於社會之制度規範,其中包括社會價值、習慣、文化與國家所制定之法律規範。
Deephouse(1996)指出合法性之來源有二:
(1)國家或政府所主導之規範認可
(2)一般社會所接受之公眾認可
制度學派的另一主要論述,乃在認為「同型化」(isomorphic)是組織變遷的趨勢。
組織同型化係指為了取得所處環境之合法性(即趨近社會之中心價值)。
DiMaggio and Powell(1983)主張,促使組織同型化之來源與壓力有以下三者:
1.強制壓力(coercive pressure)
2.模仿壓力(mimicry pressure)
3.規範壓力(normative pressure)
二、基層官僚理論
Lipsky定義基層官僚是在第一線與群眾接觸,責任主要在分配資源或是伸張公權力的組織。
以學校為例,說明基層官僚機構員工的運作特點:
1.基層官僚機構必須面對大量工作負荷,其運作往往與理想相差甚遠。
2.基層官僚機構對所服務的顧客,基本上沒有選擇的權力。
3.基層官僚體系雖位居底層,但對所服務顧客影響極大。
4.基層官僚機構雖非掌權者,但因情勢所趨而擁有一定之自主裁量權。
三、鬆散結合理論
(一)組織無政府理論
Cohen, March, and Olsen(1972)提出組織無政府理論。認為學校組織不適用古典行政理論的原因:
1.學校的目標常不確定與不清楚
2.達成學校目標的方法與科技並未被充分瞭解
3.參與的變動性
Cohen等人認為構成垃圾桶模式有三大要素:
(1)一大堆的問題(如學生打架、升學率太差、體育館、漏水等)
(2)一大堆的解決方案
(3)流動的參與者
(二)結合理論
基本上,Thompson(1967)主張組織中最大問題乃在其不確定性(uncertainty)。
Thompson發現團體中各成員結合(coupling)的情況約有三種:
(1)互惠式結合(reciprocal coupling)
(2)循序式結合(sequential coupling)
(3)聯營式結合(pooled coupling)
(三)鬆散結合理論
傳統教育學者多視學校組織為典型的科層結構,其中如學校由上而下的金字塔運作型態,與各種法令規章的存在等。學校成員彼此之間卻保有一定之自主性,與Weber理論中的科層結構有所不同。
Weick(1976)提出學校乃是「鬆散結合系統」(loosely coupled systems)的理論。他強調學校與一般商業機構不同。
各成員之間雖然彼此相關,但卻保持一定的獨立性與疏離性。此種型態與上述Thompson所稱之聯營式結合頗為相似。
四、雙重系統理論
學校在教學系統與學生組織上具有鬆散結合的特性,但在非教學之行政系統中卻呈現高度結構化。
換言之,學校各部門會因功能不同而使其結合型態相異,雙重系統理論於是興起。其中又以Meyer and Rowan(1983)在舊金山利用188所小學所做的調查最為著名。
總結Meyer and Rowan的研究,學校組織中確實同時存在兩種不同結構:教學部門呈現鬆散結合形式,非教學部門則為緊密結合之情況。
五、教育組織的特性
綜合各家看法並參照實際運作之情況,教育組織(以公立學校為代表)有以下四項結構特性:
1.勞力密集
2.基層官僚:教育組織除有勞力密集之特性外,多數義務教育之機
構乃屬基層官僚。
3.鬆散結合:基於教學的特性,教師之結合型態即較為鬆散。
4.機構同型化
五、教育組織的特性
**本文參考資料: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第4版)。秦夢群。五南。2019**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初寫板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指引:教育系板書新手入門指南(上) 版面配置、粉筆使用與時間掌控【小教記事】編號2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