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是我最後一篇關於自己MBTI的文章🤔(也是我自發性的最後一次MBTI測驗)
因為答案就是"我都可以"要看情況,這樣滿意了唄~分數過於平均,代表我可以透過後天培養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就這樣,我告訴自己別再糾結了~希望現在的我會喜歡以後的自己!
p.s.難怪我的同學跟我說,我的行為和想法如此難預測😂(?)
**A同學留言:
(我自己感覺:)有時候比起做心理測驗,不如自己分析自己的行為丶經歷丶感情,找出那些你在意的事,或較主要的感情與欲望,然後再依照這些訊息建立自我思維模型,比較準確。
畢竟人的思維太複雜了,單單一份通用心理測驗說明不了太多東西,除非有專業的心理分析師輔助。而且建立自我思維模型後,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方向,通過疊加心理暗示丶思維引導或概念抽換的方式來調整自己的感情,例如對特定感情與欲望進行強化或削弱,甚至是扭曲、架接其目標,來達到調整自身人格的效果。
仔細思考自己想做什麼、看重什麼、並反思這樣的原因,久了就慢慢變的清淅了。或者你也可以比對一下過去和現在有什麼改變,並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我是在天賦能力帶來的感情「清洗」和與書中人物的行為和感情對比下慢慢整理出來的。或許你可以試試在看書時思考「如果是我會怎樣做?」以及原因為何,來反映自己。
**我留言:
好哇謝謝你~我來試試看好了🤔
"仔細思考自己想做什麼、看重什麼、並反思這樣的原因,久了就慢慢變的清淅了。"
我最喜歡、最想做有創造力的工作或事情(以後的工作大該會先以這方面為考量,薪水不餓死又能小額捐款,工作量健康就好)
不過矛盾的地方就在,我轉念想一想,如果我沒有了創造力或是我做了沒有創造力的工作,我大概可以很好的承當"模仿"的工作,並不是指"抄襲",而是指我去學習先人們的觀點or已創造出的東西,而不是自己發明東西,我會去學習如何將已知的技術模仿後改良做到更好,大概是這樣~
所以我對工作和生活的期望,大概是要有"創造"和"改良"的活動體驗持續存在XD
不過仔細想想我喜歡的東西,很多都有辦法找到情感上或功能上相似的替代品,所以我還是會困惑自己喜歡什麼?並且,我是真的喜歡嗎?我到底有多喜歡呢?
例如有一隻陪了我19年的布偶(我長大了我還是幾乎天天抱著它),我曾問自己:如果有一天娃娃壞了,我會怎樣?我仔細想想,好像是"不會怎樣?!"因為在我的人生觀裡,沒有什麼是永遠的,19年壞了也正常啊,生活還是要繼續!🤔
看重的東西,第一是健康,沒有健康,人生直接Game over這可以不用多說~
第二是家人以及某些像是家人一樣的朋友吧~(也是為了符合普世價值吧,雖然我個人對於情感比較說不出個所以然,對於家人我有義務也有微妙但不重的情感)~
不過支撐著我與家人相處,或是幫助他們免於病痛的心態是義務,相較情感而言,義務是更能支撐我堅持去做某件事的動機,在我家人百年之後,因為我明白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我會好好的繼續生活,而現在我能做的,就是享受有著彼此的時光😊
第三是生活充滿體驗、自由、吸收新知、活的自在~(姑且歸類為某種程度的"自我實現"吧!)
"或者你也可以比對一下過去和現在有什麼改變,並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要我誠實的說的話,其實我現在意識了為什麼我會常會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或"認知"障礙,因為我最初的人格,是我在接受良好教育以後,最討厭的哪種人格😂
*以下的性格特徵不一定完全符合,但我選擇用MBTI來做概略比喻及說明:
我出生時,從我回憶自己幼年的行為及心理狀態來看,我大概率天生比較INTJ。
後來我與人相處,我了解到其他人是有一些強烈情緒的(但我自身並沒有這些強烈情緒,我比較冷靜),這加強/培養或激活/激發了我的P特質(感知),我理解了別人有情緒以後,漸漸表現的偏向INTP。
小時候我又讀了一些偉人傳記,了解到其實人是可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而且論語中有一種「君子任重而道遠」、「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思想,讓我漸漸有F特質(情感),到此,我在國小到國中階段同時可能為INTJ、INTP、INFP、INFJ,我會視情況表現出來。
(其實我也可以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因為我本身是幾乎感受不到哭和笑以外的情緒的,但因為我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知道"不能打、不能X"別人之類的道德規範
小時候我媽特別叮囑我,讓我不能向其他人表示"我感覺不到"或是"我沒有情緒",因為這樣會讓其他人覺得"我很危險"🤔我也覺得讓其他人覺得我"危險"實在不符合生存成本(?)
總而言之,成長過程中做了很多活動也是想體驗看看不同的情緒(後來參與戲劇演出也是一樣,想要說故事來和小孩或其他團員們接觸也是一樣),後來我也是看了很多書去學習和其他天生有情緒的人去應答,也學會的做出對方能理解的表情和試著理解情緒
因此若需要簡易的說明我"為什麼不喜歡自己的INTJ傾向?"我想我會這樣回答──若是承認我自己感覺不到,這讓我和他人陷入危險氛圍當中🤔)
上了高中和森林系以後,因為環境變動的關係(以前很喜歡獨處、獨立作業,但高中和森林系更有團體合作的生活方式),我開始加強/培養或激活/激發了我的E特質(外向)
甚至是說,當時我克服了自己的I特質(內向),徹底成為並接受更多面、更多可能的自己。在15歲以前認識我的人大概都知道,我在學校一天講不到3句話,整天都在寫啊寫啊、思考😅
再來一個讓我大推進激發E特質(外向)的活動是博物館"戲劇導覽"的活動,當時因為喜歡看舞台劇,想更了解舞台劇背後的原理及有不同的體驗,讓自己幾乎徹底克服天生的I特質(內向),參與舞台演出。
內向的人想"表演出"外向個性的感覺其實是很困難的,不管是在肢體呈現或是心理調適方面~我領到了一個與我個性幾乎相反的角色,經過細細打磨,我從此開啟不一樣的視野與人生體驗💪
現在如果要上台,幾乎可以有自信"不知恐懼為何物"連出糗有不覺得有什麼,我會抓抓腦袋,笑一笑說"下次我會做更好"XD
最後,我以為自己是天生的N(直覺),也以為自己會一輩子N,但誰能預料,我現在來到了"教育學系"🤔
教育學系的環境與師生的互動方式,使我培養或激活/激發出了S特質(實感),相信經驗、五感漸開、眼見為憑。
然後,然後就是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個性了(攤手)
我承認,如果我是想徹底好好了解自己,只去做一個"某某心理測驗"就認定自己"喔我了解了",或是"嗯這就是我"確實很偷懶、很不專業。
畢竟身為人的我們是如此的複雜🤔探索自己、了解自己都可能是一輩子的事💪如果我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這件事都想"速成",那我真的是…這種態度,弄不好就會一事無成😂想想態度真不可取😥
現在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一,別再想把自己塞進一套系統或框架裡了吧!這些系統可以為迷茫者提供一些指引,但不該是讓我來限制自己的!希望未來我能夠自己定義自己,卻不限制自己吧!
問題二,我需要接受自己天生的,但卻讓我自己不喜歡的部分,曾經我也不喜歡自己是女生(希望是男生)、不喜歡自己的天賦是在文字方面(希望是別的天賦)、不喜歡自己體力、身體不好(崇尚剛強的力量,卻不知柔軟也為力量)、不喜歡也不想承認自己曾經可能INTJ。
嘗試接受自己的特質、好好發揮,我要活的海闊天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