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商周城邦花園購書時的贈品書,也是目前為止最讓我滿意和驚喜的贈書!
這本贈書幫助我產生很多新的想法與體悟🤔
書中提出,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一種叫「內觀」活動,來回頭省思自己成長過程中與家人(特別是自身與母親)的關係
透過這種方式的同理心練習方法,讓內心更柔軟、脫離受害者情緒,甚至在內心與家人和解。
*「內觀」是什麼?如何進行「內觀」?
又稱為「內觀療法」。書中鼓勵我們就由思考三個問題來實現內觀,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母親為我做了什麼?」「我為母親做了什麼?」「我曾經帶給母親什麼困擾?」只要思考關於母親的三個問題,你的生命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轉變。
「這三個問題可以看透人的本質,幫助我們洗淨從出生到現在堆積心中的污垢,找回我們最初擁有的清靜的心。」--大山真弘
盡可能的具體回想回憶來回答這三個問題,設身處地的思量母親當時的心情,並且重新審視自己。
而藉由完整地接受這些情緒讓思緒更加熟慮,就能改變想法、留意到各種事物,進而冷靜且客觀的從他人的觀點來審視自己。這就是「內觀」。(第7頁)
*為什麼是從「與母親相關」的問題開始練習「內觀」?
書中的解釋是,對普通人而言,母親通常是在你最初(童年)生命中陪伴和照顧你最長時間的人,如果你並非由自己的母親照顧長大,那麼請你找到那位"從小像母親一樣照顧你"的人來進行內觀練習。
因為母親通常是你成長生活中接觸最多、糾結最多、感情摩擦最多的人,所以用"母親"作為最初的「內觀」對象,通常是最容易也是容易收穫最多的。
其實「內觀」方法的對象也可以是你的伴侶、朋友、同學、上司、同事等等,任何你想好好相處,但卻與對方有很多不解、糾結或情感隔閡的人。
只是你願意的對象,都可以練習用「內觀」去同理心對方。
*回顧過去是浪費時間嗎?回顧過去,我們能得到什麼?
具我自己的體悟,我覺得回顧過去就是再將過去遇到過的問題"再想一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了不同的身體、心靈、經驗及人生閱歷,看一件事情的想法與思考角度也會改變🤔
比如說,20歲的我去看我18歲、15歲、13歲、10歲時寫的文章,其實...很少是會覺得滿意的。現在的自己看過去,未來的自己看現在,一定會感到過去自己的不足,或許還會否定自己以前的想法。
但沒關係,因為我們一定也同樣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所以我認為回顧過去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可以見證自己的成長,訓練自己用不同的身分、態度和思考方式去看待事情,也能讓自己的心思和思緒都更敏捷的一個活動。
看見他人的人生,不如努力審視自己過去的人生,得到的會是更貼近心靈的思考體驗。
*讀這本書的驚喜收穫──同理心的練習方法
之前我一直很苦惱🤔~因為我想培養自己的同理心,為此我還試著參加了"同理心訓練"的課程,但活動當中我還是覺得感情上很彆扭😂
現在我找到答案了,本書說的「內觀」聽起來很玄,在我的領悟和解讀裡,其實就是一種練習同理心的簡潔方法~!
因為我明白了「同理心的練習方法:重點不是理解對方,而是想像自己就是對方」
曾經我參加的"同理心訓練"課程注重的是傾聽、陪伴及回應的練習,但我在逐漸麻木情感的機械般練習中發現"自己依然置身事外",宛如對方正站在痛苦的中心點,而我只是站在邊邊的地方🤔
以我個人試驗後的感想,我覺得「內觀」提醒我們"想像、覺得自己就是對方"的這個方法,使我能夠同理的感覺更強烈。
而且我覺得,同理心的練習方式,確實可以從練習同理身邊的家人、朋友們來練習,而不是跟其他認識比較不熟(參加課程)的同學們來練習🤔
「同理心的練習方法:重點不是理解對方,而是想像自己就是對方」這就是我閱讀本書後產生的驚喜收穫與體悟,在此想分享給大家!😆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希望本文也對您有所幫助,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舞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簡短心得──可能是最寬容的那種結局
[演員月誌]最神奇的是,演戲讓我更認識自己,也更有同理心與共情感
[中英線上寫作練習坊]〈用理性對話〉_站在他人立場以謙遜的態度傾聽和使用非暴力的表達方式發言,兩者缺一不可
**歡迎您透過下列網址前往TAAZE讀冊平台購買此書**
**這將會幫助我獲得該書售價1%至2%的分潤**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祝福您有美好的一天**謝謝您😆**
網址點這→《母親是面鏡子,照見真實的自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