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一個飽滿的角色呈現在觀眾面前時,請記得那是導演、編劇、劇組和演員每個人手把手,一點一點將角色從平面捏到立體的!
以話劇來講,劇本在每次演出之後都會改,永遠有改進的方向,永遠有另一種可以呈現的方式,沒有標準答案,卻又好像有標準答案。
當我們在看演員幕後訪談時,常會驚嘆於演員對自身角色的理解認知,甚至是同理心與共情感,因為在戲中,你是他又不是他,你是演員,也是角色本身。
我沒抓過昆蟲就去請教抓過的人怎麼抓;想更了解角色經歷就去翻找歷史資料,閱讀角色軼事或小傳,再寫下自己對角色的理解,時刻琢磨;我不是小男孩,所以就去默默觀察10歲小男孩的行為個性,從模仿進步到理解。
當你不斷透過這些周邊資料與練習,跟著角色一起經歷了他的大半人生,你怎能不對角色本身產生同理與共情?
而這些人生片段,不管失落、開心,都將成為演員自己未來的生命養分…
我之前有說過我不會生氣,編劇姊姊常跟我說,如果不知道該如何表現角色某個片段的情緒,那就讓自己真的進入那種情緒狀態。比如說,角色開心,你本人就想開心的事情;角色生氣,本人就想生氣的事情。
就在前天,我的第二次演出,我終於抓到了生氣+暴力的神韻與氣質動作是怎麼回事,但我本人是真的在生氣嗎?答案是「有一點」。
我好像知道怎麼生氣了ㄟ?那個表情那個心理狀態,原來我是真的會生氣!!在我真的打從內心明白生氣的感覺以前,我是不了解也不明白生氣的感受是怎麼回事的~~
關於我的肢體、表情和一些創意想法,平時普通的過日子時是不太可能有辦法試試看的…
而現在的我透過表演的訓練,總是能將這些天馬行空持著試試看的精神化為行動,同時我也在這些過程中更加了解自己,這便是透過演戲獲得的最神奇的收穫~!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演員月誌]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戲劇導覽心得&回饋]第一次演出之後…真的很感動,「我們終於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