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耐心、親切、包容心、認真、負責、陪伴等,常被大家認為是適合成為老師的特質。但是,除此之外呢?

教學現場常常需要作決斷,所以老師本身需要具有"決斷力"的特質。

國小老師需要包班教學自己導師班的數學,從小培養孩子在數學學科訓練邏輯思考、實驗和推演基礎也很重要,所以老師需要一定程度的"理科力"

1.決斷力

為什麼需要"決斷力"?教育心理學老師有一次告訴我們,一旦到了教學現場,重要的就是"作決斷"

曾經有同學跟我說過,她會覺得學這些書上的教育理論沒什麼用,因為到了教學現場,學生根本不會乖乖照著課本上的理論來反應啊😖

書上說,如果有小孩在上課時一直不舉手就講話,那老師要選擇不理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需要舉手才能講話...然而現實大多是,孩子開始一個接一個不舉手,大家課堂上吵吵鬧鬧(?)

理論不是沒用,只是人確實是活的,理論存在我們腦袋中,而我們要依照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來做決斷。

例如,在上課的當下,我們作為一個老師,判斷當時我最想達到的第一目標是“維持上課秩序與節奏”的話,那當下要做的決策是以達到“維持秩序”這樣的目標為主。

如果“不理孩子”能達到目的,那就不理孩子,反之,如果理孩子能達到目的,那就理孩子,總之重要的是達成老師當下想達成的目標。

至於我們讀到的理論上“理孩子”會怎樣,“不理孩子”會怎樣,是讓我們在身為老師前就將“所有合理的可能內化”,以便讓我們成為老師時,能夠在課堂的當下“做出妳認為最恰當的決定”。

根據孩子的大腦發育來區分,老師在處理與的孩子爭執和紛爭時,九歲以前大多用安撫的(可適當鼓勵),是因為九歲以前孩子尚較習慣用肢體和較直接的情緒表達自己,因此單純講理會講不通,大腦還需要密集發育所以對於道德的理解和認同感也比較不足(超出他想遵守或理解的範圍),十歲以後可漸漸與其講道理,但是還是要慢慢來🤔

把理論內化後,隨時提取和變通,做出當下判斷,這就是我們在教學知識上的專業。(教學技巧以後再談)

另外,因為老師在教室就像是班級領導者的角色,所以我才會將這項特質說成是"作決斷"而不是"知變通"。

但是"教人"的風險真的太高了,大家覺得呢~?

2.理科力

前幾天教育史的老師和我們稍稍抱怨一下,他說大學的考試和篩選制度,會直接影響到我們錄取學生的特質。比如因為我們系考試篩選主要看文科成績,所以來競爭錄取的學生,就幾乎都是文科生。

都是文科生,這會有什麼影響嗎?據我所知,目前影響到較顯著的是數學教學部分,和自然加註專長部分。

國小數學很簡單,所以就算是一些本身會害怕數學的教育系學生,未來當國小老師應該也沒什麼問題吧?但是,害怕就是害怕,沒錯吧~?而且國小數學,對大人而言,學很簡單,但教起來就未必了

在我看來,數學中有一些原理,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覺得理所當然,但越是基本的東西,感覺越是牽涉到哲學和原則問題。孩子好奇心無窮無盡,看還不問倒老師😅

三年級的孩子第一次學到分數(幾分之幾)的運算,對他們而言,分數的概念,一切都很新奇又不好理解。為什麼1+1會等於2,為什麼分數(幾分之幾)相加和相乘的算法不一樣?加減還要先通分,相乘除不用?

如果我們將數學最基本的原則講糊糊的,會不會間接讓孩子害怕數學,影響對數學的興趣與能力?

如果讓孩子通通背起來,感覺就像是把數學公式當國語生字教,但是這樣教,好嗎?會有什麼影響?從小培養孩子在數學學科訓練邏輯思考、實驗精神和推演基礎也很重要,所以老師需要一定程度的"理科力"

3.道德與同理心

原本在想要不要加這項,但我想到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所以還是加上"道德與同理心"這項吧~!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謝謝您閱讀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囉~掰掰~~

【小教記事】編號12_有哪些特質其實對當老師來說很重要,卻常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小教記事】編號12_有哪些特質其實對當老師來說很重要,卻常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