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當妳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和未來生涯道路的人《天命之女》(Daughters Of Destiny)觀影心得(SDGs第10項目標_紀錄片推薦)編號15

我當初考慮了很久,不知道應該將這部紀錄片《天命之女》(Daughters Of Destiny)放在SDGs第4目標「優質教育」還是SDGs第10「消弭不平等」,因為這部紀錄片紀錄的,其實是一段「透過優質教育機會改善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社會不平等環境現象」的紀錄片。

我真的真的覺得這部紀錄片當中紀錄的內容很珍貴也很難得,再加上關於「教育」的紀錄片其實不算少,所以我便將《天命之女》(Daughters Of Destiny)這部紀錄片安排在SDGs第10「消弭不平等」的選片當中。

*《天命之女》紀錄片在講什麼?

印度有一間學校名叫做「香提巴旺」(Shanti Bhavan,意思是"和平之屋"),是由美國籍印度裔博士亞伯拉罕·喬治所創立的包食宿、學費全免的、能提供優質教育的學校。

學校每年從印度社會固有種姓制度中認定的"賤民"(不可接觸者,untouchable)家庭當中選擇12位男孩和12位女孩全力培養教育至大學學成。(每位家庭僅有一位教育名額)

這些"被選重的孩子"從入學開始,將肩負著"靠教育、靠學位和職業改善家庭狀況"與"回饋社會、回應「香提巴旺」學校創辦初衷要回饋社會"的責任,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本片拍攝歷時8至9年,記錄了5位在「香提巴旺」中求學女孩的一路成長的過程,我們將陪伴她們走過迷茫的求學和青春期,乃至踏入社會長大成人,見證一個家族和社會的些微轉變。

但出生自"賤民"家庭的她們,在面對整個社會時,將在家庭和學校之間、貧窮和富裕之間如何自處,乃至於"不辜負"自己、家庭和學校的期望呢?

歡迎您看看這部紀錄片──《天命之女》(Daughters Of Destiny)

*為什麼推薦紀錄片《天命之女》,並覺得值得去觀賞原片?

在紀錄片當中,您會看到教育如何改變這些孩子的家鄉和人生。

或許我們在閱讀很多勵志或是傳記故事的時候,對於影片中人物的環境背景或是生涯努力都是一筆匆匆帶過,直接小演員或成大演員,就算是"完成故事中角色的成長"了。

但在這部紀錄片當中,我們見到的會是血淋淋的生活環境困境和人生抉擇。「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並不是玩笑話,也並不輕鬆。

在紀錄片當中,我們看到有的家庭中的孩子,有的有機會進入學校受教育,有的沒機會接受教育,家庭地位和人生軌跡簡直天壤之別。

有的家庭裡孩子因為姐姐可以受教育而心態不平衡,鬱鬱寡歡的度過童年,乃至痛苦一輩子。

有的人好不容易考重了心目中理想中的大學,並朝理想中的職業邁進,但卻仍然遭受身邊同學的輕視和歧視。

在現今幾乎人人都擁有教育機會的台灣,我們大概很難想像紀錄片中的一切。

(我知道歷史上過去其實也有很多"舉家族之力去成就一個天才孩子"的例子,但當我們以現在的生活環境去讀過去的故事時,其實是很容易會缺乏真實共情和想像力的,但這部紀錄片,並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或許這便是紀錄片的魅力吧)

而這部紀錄片中,雖然改變和努力的過程中依然充滿險阻,但我們也確實因此看見了好幾段「透過優質教育機會改善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社會不平等環境現象」充滿希望和未來的故事。

*紀錄片中觸及的議題,與SDGs第10項目標「消弭不平等」有什麼關聯?

《天命之女》紀錄片與SDGs第10項目標「消弭不平等」中的

10.1細項「減少收入不平等」、

10.2細項「促進普遍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包容」、

10.3細項「確保機會平等和消除歧視」、

10.4細項「採取促進平等的財政和社會政策」、

目標是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天命之女》紀錄片基本資訊:

中文紀錄片名:《天命之女》

英文紀錄片名:Daughters Of Destiny

紀錄片時長:4集,每集60分鐘

上映時間:2017年

當妳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和未來生涯道路的人

*SDGs第10項目標「消弭不平等」:

當妳成為家族中,第一個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和未來生涯道路的人

原圖下載來源: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 SDG POSTER AND INDIVIDUAL GOALS FOR WEB AND PRINT

(更多"消弭不平等"目標細項,歡迎點閱上下方連結,進一步詳細了解↓)

https://globalgoals.tw/10-reduced-inequalities

*你了解所有的SDGs目標嗎? (來自聯合國SDGs網站)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