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由於現在教育系已經大三要升大四了,延續到大五一路幾乎都會非常非常的忙,所以現在開始我可能會持續走「短文」路線XD
這個系列[那些小朋友教會我的事]基本上是一系列我經由跟小朋友們互動而學習到的很多事。
根據我目前為數不多小朋友們的相處經驗來說,我覺得大部分小朋友對事情的看法都比較純粹(是純粹,不是單純,也不一定是精確),原生個性也比較鮮明,時常讓我覺得與他們聊天和相處起來十分有意思。(總體來說是充滿著一種能真正遇見和尊重不同生命的喜悅體驗)
我們常聽到前輩老師們說到一句話是「小孩子常教會我們很多事情,大人要能夠向小朋友們學習」,我必須說這是真的XD
就好比說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確實是我在孩子身上學到並進而有機會去思考的──關於「放棄」。
[正文開始]
事情是這樣的~故事發生在我長期打工的課後社團圍棋課,我在課堂中擔任助教,小朋友下棋時我通常是負責巡堂和調解糾紛的工作。
一天,一個小朋友下到一半覺得自己肯定是輸了,於是舉手請我過去幫他們判斷輸贏,並且表明自己不想要繼續下了。
老實說,我當時對小朋友「不想要繼續下了」這樣的情緒和決定是感到困惑、無法理解的。
我當時的想法是,因為輸棋而感到喪氣的情況其實很常見,畢竟一盤棋兩個人下,有人贏就會有人輸啊。
因此我想要鼓勵小朋友繼續下棋,因為畢竟與同學下棋交手的機會十分難得,既然已經確定輸了,那可以觀察和請教我們的對手「應該怎麼下?」和「為什麼這樣下會贏?」之類的。
所以我想鼓勵那小朋友繼續下棋,但問題是我不知道該如何確切的說服小朋友願意繼續下,我總不能強迫他或不理他。
於是我決定用他的生活經驗,來以已知延伸解釋未知觀念。
「老師我不想繼續下了!反正我一定輸啊,可以嗎?」
「老師問你喔,你覺得你考試考到一半,可以舉手說自己不想考了嗎?」我問小朋友。
「不行啊,老師。」小朋友很快回答。「但是你可以趴下睡覺,不寫考卷啊。」
這到真是讓我聽後一愣。因為從小到大,「趴下睡覺不寫考卷」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一個我會納入考量的選項。
但仔細想想,這確實是一種可行的選擇。為了讓他認同我的想法,我只好繼續找其他生活中的例子跟他說。
「那老師問你喔,你運動會的時候有跑步比賽過嗎?」
「有啊。」
「那你比賽跑步跑到一半可以舉手跟裁判說,我不想要跑了嗎?」我繼續問小朋友。
「不行啊,老師。」小朋友很快回答。「但是你不想跑,可以慢慢跑就好了啊,跑那麼快做什麼?」
我一想這句話,竟然覺得好有道理,雖然從小到大「不在比賽和考試的時候全力以赴」對我來說從來不是一個我會想選的選項,但我可以理解這個小朋友的想法。
於是我決定不再硬跟小朋友說「老師想讓你繼續下」,之後我直接幫他判輸贏,讓他們休息了。
經過那次跟小朋友的一問一答,我意識到自己在十九到二十歲以前在個性和人生哲學上,其實是一個「不懂善待自己」或「不懂選擇放棄」的人。
在我二十歲以前,放棄一件事情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一個我會想到的、可行的選項。回想起來,這種態度對我來說,實質上有好也有不好的影響。
我覺得這個小朋友以後在生活中應該會活的比我還要怡然自得XD因為他在一些事情上會懂得放過自己和善待自己。
我同時也覺得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為自己判斷需要選擇「放棄」也是很重要的大智慧,而我對此還有很多需要去觀察體悟和學習的。
而今此之後,如果可以,我也想讓以後與我相遇的小朋友們適時的知道,其實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選項。
透過教學場域遇到不一樣生命經歷和生活哲學的人們,是我最開心的事情,這讓我覺得陪伴每一個我遇到的生命都十分值得。
[本篇結束][祝福那位小朋友的健康、學業及圍棋之路]
**今日文末留言討論思考:你曾經有自願選擇「放棄」過什麼東西的經驗嗎?感受如何?是出於什麼樣的考量?
我先來回答:為了每天晚上可以至少睡到三小時,我開始會有條件地放棄我一些作業內容的廣度及深度。
二十歲以前的我是不會選擇「放棄」任何作業的,但不是因為完美主義,只是因為我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體驗,學東西對我來說本來就是很好玩很好玩而且相當值得去做的事情。
我想這是為什麼我以前國高中大學念書時,身體容易一直有狀況的原因之一。(但一定也不是全部的原因)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小教記事】編號15_想增強自學力,先學習如何學習:近側發展區和《超速學習》帶給我的啟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