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好笑,這本《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我在19歲那年買給我媽的“母親節禮物”。當時在2018年,不管是影集還是原著書籍,都在台灣造成一陣子的輿論軒然大波~

p.s.我默默地想著,當時應屆報考大學教育系的學弟妹們大概…情況會非常複雜哈哈哈🤣

我媽曾經跟我說過想要看原著書籍,於是我就在校園快閃書展的時候買下了~大概是3書75折的那種價格🤔

閱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帶給我的思考與回想──你可還記得自己還是孩子時的模樣_封面1.jpg

**首先,這本書好看嗎?

我覺得是的!並且這本書對我來說非常動腦,非常需要反思(思考)。

我知道小孩子/青春期少年少女們本來就會有擁有許多敏感的思緒,但或許是因為我從小是比較可以自發讀書的小孩,

所以我其實感受不到“考試考不好”還有“除了讀書之外更喜歡其他事物”的孩子的痛苦,特別是這位孩子和父母對他期待相左、和社會對他的期待相左的時候…

在閱讀這本書之後,我明白自己看待“教育”和“孩子”這兩樣事物時,僅僅依靠片面或主觀的想法是何等的淺薄,這本書紀錄的一切都讓我重新思考很多事。

就如同作者在封底頁寫的標語──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我曾在[2019陸劇]《大宋少年志》觀後心得之元仲辛X趙簡──不死不屈勢均力敵的神仙愛情/辛趙不宣/七齋六子這篇文章寫過:

女生的個性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有些人的個性或許本來就符合社會的期待或是禮教,那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人。但趙簡的個性就不是這樣的,若是要她硬改變自己的本性來符合禮教,那也是病態又可憐的…

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不一樣的路。

閱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帶給我的思考與回想──你可還記得自己還是孩子時的模樣_封面2.jpg

**而各位讀者,不知道你們可還記得自己孩子時候的想法與模樣?

我其實一直不斷的用文字回味及記錄我的童年,希望未來的自己即使在有孩子之後,都不能忘記自己童年時候的想法與感受😊

每當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我會覺得,若是以後我生到一個與自己個性相向的孩子,雖然生活中應該會充滿歡樂,但對我來說,會是一種很大的挑戰。

*我永遠記得當我滿十歲的時候,我就認為自己是大人了,但是這件事我沒有向任何人說!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和學習的孩子,但我內心比較封閉,人際關係有點問題,需要父母花很多時間陪伴我、與我溝通、開導我。小時候我體弱多病,長期看醫生吃藥

明明身體羸弱卻心很大,常常想體驗這個、想參加那個活動,興趣廣泛,再加上醫藥費,對於父母又是另一種勞心勞力與破費…

我曾經考上還不錯的高中,但我念大學時又因過度勞累,身體出了狀況,現在正在轉換人生的跑道…

*如果以後我有孩子,我真的希望我能在他/她需要我時好好陪伴、好好幫助,宇宙無限大,人生也有無限種可能,希望我能克制自己的控制欲、嘮叨欲,希望我能帶給他/她正向、正面的引導

若是與我感情不親近也行,想當個平凡人也好,但希望他/她能好好找到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而這也是,我對我自己此生的期許🙏

閱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帶給我的思考與回想──你可還記得自己還是孩子時的模樣_封底1.jpg

**回到一切的開始(罪惡的源頭),你是抱著什麼樣的期待而決定生孩子呢?

我們為什麼決定要生孩子呢?因為要傳宗接代?因為需要小孩繼承遺產?需要有後人祭祖?我不知道,可能有很多很多原因吧!

身為父母,照理說,您對於小孩的擔憂從胚胎著床後就開始並且至死方休。聽起來有沒有很可怕?

還有,身為父母,希望孩子會讀書,希望孩子是男是女,這樣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嗎?我們,是不是“只願意去愛乖孩子”呢?

另外,當孩子不符合你的期待時,父母可以“放棄”他/她嗎?配偶還可以和離,但是小孩生了、養了就無法丟掉了。

所以您想好自己應該抱著時麼樣的心態來生孩子、養孩子了嗎XD?

 

**老師這個職業以教書“賺錢維生”,那麼我們可以將自己當成“賣家”,家長當成“買家”,並且把學生當成家長訂製的“客製化商品”嗎?

答案是,我覺得不行!!😂但這是現在部分老師教學時的窘境,一面是家長要求要怎樣,一面是學校(老闆)說要這樣,小孩和老師被夾在中間…

有時候老師兩邊/三邊不是人,忽然很想將學生包裝成“符合期待的商品”賣出去(我是在瞎說啥?)

作者也在書中說,她也知道,大概“家教”很難實現教育的意義,但她看到一些家長對成績這麼執著、孩子那麼痛苦,她還是想試試看,傳說中的因材施教…

閱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帶給我的思考與回想──你可還記得自己還是孩子時的模樣_封底2.jpg

**我覺得家教和補習班其實不一樣,但不一樣在哪?

我覺得家教適合有很多自己想法的小孩、內向的小孩,而補習班適合喜歡交朋友、可以接受團體生活、同時也長時間坐得住的孩子。

我小的時候家裡沒有請過家教,但其實現在想想,自己的個性或許比較適合小班制,或是家教方式的教學。但是人生沒有“或許”…
 

**結語:

到底怎麼樣才可以讓孩子快樂學習、因材施教,其實我自己到現在也沒有答案。但是,我想讓我未來的孩子活得健康快樂。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寫了九個故事,其中沒有太多作者的主觀想法或是華美的詞藻,作者就是忠實呈現“她看到”的。

不管您處於什麼樣的年齡層,這本書或多或少都能帶給您不一樣的啟發,因為作者呈現故事,並引導思考。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您有幫助,有興趣的話,歡迎去閱讀原版書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歡迎您透過下列網址前往TAAZE讀冊平台購買此書**
**這將會幫助我獲得該書售價1%至2%的分潤**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祝福您有美好的一天,謝謝您😆**
**TAAZE平台販售之二手書、新書皆可**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