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國小歷史讀物《故事台灣史》系列推薦:讓出生於台灣的孩子了解台灣事!
 
簡單的說,《故事台灣史》系列國小歷史讀物是文字方面故事形式呈現台灣歷史中的重大事件,再補充一些當代背景知識,而在圖畫方面本系列書籍使用動畫質感角色繪製與高畫質實景圖片
 
而我必須說,相比課本,此系列傳達的台灣史相關敘述角度及用詞,是非常適合孩子(判斷能力及背景知識比較還需要學習的、不足的群體)來作為台灣史啟蒙讀物的~!
 
筆者是被《故事台灣史》系列中的一句話震撼到,所以決定要寫這篇推薦文的。在《01故事臺灣史: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其中某頁有個以"台灣島"角度說的一句話(假設"台灣島"確實是一個可以說話/表達意見的人),那句話是「都沒有人來問我跟這裡生活的人想要歸屬於誰!」當下我被這句話深深觸動到...
故事台灣史_新北市立圖書館_電子書_親子天下.png
筆者覺得出生在台灣的孩子之所以要多少了解台灣過去發生的事,是因為生活中這些過去的歷史和遺跡其實到處都是🤔難道我們不該去了解這些生活中就會遇到的事情嗎?不該對這些遺跡感到好奇與困惑嗎~?如果無法理清楚過去的來龍去脈,便也會影響我們,讓我們在面對未來時有些無所適從...因為生命其實本身就是一個探尋自己、理解自己和找到自己的過程~
 
當我們回顧台灣史,就會發現,台灣島是一直處於不斷被各國爭奪的狀態,而每一次,大家都沒有問過當時生長在台灣島上那些人的意見。比如說,也許會因為台灣當下仍處於以漢民族人口為大宗的社會現況,所以一些人可能會比較容易對鄭氏時期(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有好感/親切感。但對當時住在台灣島上的人來說,他們只是從一個統治者,又被迫換到另一個統治者而已...而此後幾百年,出生在台灣的人,因為台灣島的地理歷史特性,也都不得不去思考和面對"自我認同"及"外來政權威脅"等等生涯疑問。
 
上大學以後,我在看每一本歷史相關讀物時,都開始會在意歷史教育或是歷史作者的敘述角度及史觀是如何。或許有人會開始問──歷史不就是"確定"的嗎?歷史就是歷史啊,有必要去在意什麼"敘述者角度"嗎?
 
因為在我的認知中,光是敘述者角度不同,解說歷史時的用詞、人物及事件評價就都會不一樣。筆者之所以推薦國小歷史讀物《故事台灣史》系列,是因為我覺得,或許是因為體制外的緣故,這本書很"平民視角"(少了課本當中一些政治者注入的考量),用詞與敘述也比較中立(有同時談論每個政權時期的功與過,並持開放客觀的態度),而且主要以"當時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人的生活"為視角(有"當代社會換位思考"和"人本思想"的感覺),真的讓我非常喜歡~!
 
在此推薦給想讀以體制外或是課本外不同視角的孩子們《故事台灣史》系列的國小歷史讀物喔😉~
 
p.s.筆者於新北市立圖書館電子書庫閱讀《故事台灣史》全系列。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謝謝您閱讀到這裡~
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歡迎您透過下列網址前往TAAZE讀冊和博客來平台購買此書**
**這將會幫助我獲得該書售價1%至2%的分潤**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祝福您有美好的一天,謝謝您😊~**
**TAAZE平台販售之二手書、新書,博客來之電子書、實體書皆可**
網址點這→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