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諮商理論與技術]《看見孩子的亮點》第一篇〈鼓勵的理論基礎〉部分閱讀心得筆記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阿德勒鼓勵原則在家庭及學校中的運用」,所以其實整本書都在講「鼓勵」。如何鼓勵孩子?為什麼要鼓勵孩子等等~

作者在書中寫到:鼓勵是教育過程中最必要且基礎的條件。......。如何才能使更多幼兒/兒童工作者在照顧、教育及輔導時展現正向管教的技巧與態度,勢必需要一套系統化的訓練,本書即是基於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p.55)這就是《看見孩子的亮點》本書誕生的願望宏大又暖心故事😊

看見孩子的亮點_張英熙_taaze.png

書中第一篇〈鼓勵的理論基礎〉分別講述阿德勒心理學與兒童心理健康,以及「鼓勵如何造就勇氣」和「氣餒如何使人喪失勇氣」。

會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有很多內心複雜的原因及私心。讀這本書時我是很感動的,因為這本書說服我,鼓勵在與孩子相處、與任何一個他人相處時是多麼重要,以及為什麼要不怕麻煩的執行鼓勵,與散播鼓勵的感覺及愛。

例如書中在第2章"鼓勵的原則"寫到我們要試著"接納孩子"──「接納孩子意指要接納孩子的價值和現狀,讓孩子知道即使他不近完美,仍值得被愛。」(p.63)還有讓孩子知道,「協助你並不會增加我的麻煩,也不會造成困擾」。(p.64)這本書傳達的言論與信念,是多麼、多麼的溫柔😊~!

這本書也鼓勵著我們對孩子有著"樂觀、積極的態度":「鼓勵者著眼於孩子已有的部分,而非應有而未有的部分,更不會強調孩子的錯誤或失敗。即使在挫敗或不愉快的經驗中,鼓勵者也能以正面觀點找出孩子值得肯定之處,協助他們發覺挫敗經驗中的積極意義,建立信心。」(p.66)這便是鼓勵的意義。

鼓勵在童年對於孩子身心靈成長的意義,就是與師長們一同從經驗中學習,養成健康又親密的親子關係,並建立自身信心機制,造就一種終生受用的、使內心舒適的擁抱自己、擁抱勇氣的能力。

還記得以前我在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當中看過一句律師王赦說出的台詞是「我們是在不斷的被否定當中成長的甚至有時候就會相信那些在腦袋裡面說他們沒出息,沒有用的那些人,那些聲音是真的。」

看了這句話真的真的讓我覺得很難過😥明明這些孩子心中的悲劇、氣餒與挫敗,都是可以經由照顧者(很輕易的轉念、改變態度就)避免的,不是嗎?但傷害卻是永久的...

目前為止我在教育系/幼教系所學到的,所謂「愛的教育」並不是指不打罵或寵溺,而是用正向的、鼓勵的一點點去幫助孩子建立信心與成長,最後使其逐漸身心健康而獨立,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而在一個孩子放棄自己的人生和對自身所處的環境失去信心以前,身為孩子身邊的人,在可能引發的孩子最差的狀況出現以前,我們都曾經有無數個機會和可能,可以透過一言一行與陪伴,對那些最壞的狀況做到最好的預防,將孩子引向另一面正面的人生軌道上。

若您也對於"鼓勵"及"正向"教養法有所感悟與興趣,推薦您閱讀《看見孩子的亮點》副標「阿德勒鼓勵原則在家庭及學校中的運用」這本書喔~!

等我將這本書後半段讀完,會再向大家分享更多關於這本書的閱讀心得😊😉~

*只是因為符合期待,我們就不鼓勵對方了嗎?

*從小地方開始鼓勵,就會形成好的習慣。

*每個人內心都有英雄夢、樂於成為英雄,鼓勵他,讓他們成為英雄。

*好的習慣如何從他律變自律,強調和鼓勵。

*管教風格,關係第一,效率第二(溫和一點,孩子自重)。

*道德的發展,為了他人而約束自己。

*回應孩子情緒,讓孩子認知自己的情緒。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謝謝您閱讀到這裡~

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諮商理論與技術]《看見孩子的亮點》第一篇〈鼓勵的理論基礎〉

當孩子成為國王,他會怎麼做?/《麥提國王執政記》閱讀筆記

閱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帶給我的思考與回想──你可還記得自己還是孩子時的模樣?

【幼教記事】編號04_說故事的最大成就感:一看你笑,我就笑^_^

【小教記事】編號03_如何稱讚孩子(3到8歲)與簡易稱讚小孩的一些用語

**歡迎您透過下列網址前往TAAZE讀冊平台購買此書**

**這將會幫助我獲得該書售價1%至2%的分潤**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祝福您有美好的一天**謝謝您😆**

網址點這→《看見孩子的亮點》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