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實驗教育]淺談台灣實驗教育現況相關問題(課程作業筆記)
**本文源自[實驗教育課程]作業+筆記**
**什麼是實驗教育?
簡單來說,實踐教育是跳脫課綱,實驗創新教育或實施特定理念的教育。
*補充連結(我關於實驗教育的課堂筆記)→[實驗教育]實驗教育法制發展(簡介)與教育基本法提及之實驗教育(相關)
1.實驗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實驗,且最終效果可能因人而異
我覺得基於因材施教的理論,如果剛好某實驗教育的方式特別不適合某個孩子天生的性格會天賦等等,那可能會造成比較大的各方面傷害。
不僅是實驗中的實驗教育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體制內的傳統教育也會有這樣的問題,似乎無法避免,這是我觀察到的。
2. 調查顯示,實驗教育辦學者遇到的前3大困難是師資、經費、校地
(節錄自:獨家!實驗教育現況大調查:辦學吹起雙語國際風,學費M型化)
問及辦學者經營實驗學校、機構、團體碰到最大的困難,有5成8表示「教師不易尋找」。
而問起未來最希望哪一項資源挹注,有近5成辦學者表示是「師資人力」,其又以公辦實驗學校的師資需求最為迫切。過去在師培過程中鮮少接觸實驗教育的老師們,現在卻要成為「實驗學校的老師」,在思維、課程設計與教學上都是挑戰。
永續辦學的第2大難題是經費,自學團與機構由於未受政府補助,從場地、師資、課程教材等都需由學費支應,收費也因此相對高。
自學團體與機構辦學者回饋自身難處:「讀實驗教育很貴,是因為我們沒有拿政府的預算」、「實驗教育的經費補助,應該比照公校,按照學生人數補助至實驗教育團體/機構」。
辦學第3大難題是校地。實驗教育機構與團體多面臨「校地不足」。
現行有多個自學團與機構租用學校閒置空間辦學,理想上能創造體制內外教育交流,現實上卻有不少困境,如上下課時間、教育理念不同,寄人籬下的壓力等,而是否能順利租用空間也是挑戰。
3.體制內師長對實驗教育認知落差或期望過高
(節錄自:過來人父母心聲:迷霧中前行,體制外家長的希望與失落)
從這篇文章中看見的實驗教育相關問題包括「未知多,考驗親師互信「自由多,孩子卻無所適從」、「資源少,老師流動率高」和「團體小,人際挑戰更大」等。
(節錄自:編者的話:一七七所實驗學校,蓬勃發展的隱憂)
蓬勃快速的發展背後,有些問題暫時被忽略,成為未來穩健發展的隱憂。
「自學人數這幾年倍數成長,很多學校老師會太輕易暗示『有問題』的學生離開學校去自學;家長對學校不滿,也會很快放棄溝通,覺得可以選自學或實驗教育⋯⋯」
投入實驗教育辦學超過二十年,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創辦人張純淑很擔心。「我們討論教育時,太少思考『人』,這些沒有路走,想離開的孩子,就是我們(教育者)的挑戰和必須面對的問題。」
4.實驗教育學生的學制銜接成問題之一
(節錄自:實驗教育銜接成隱憂 校長建議設立實中)
監察院最近發表《我國實驗教育的實施現況與未來發展》報告,指學生畢業後有升學銜接隱憂,教育部應謹慎評估協助。
5.實驗教育的成果被社會大眾用「成功或失敗」、「好或壞」來評斷,但本就沒有好壞與成功不成功
我覺得目前在台灣的各種實驗教育形式沒有「成功或失敗」、「好或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某一個孩子之分。
若我們定義的「失敗」是指沒有孩子在實驗教育下沒有功成名就,那不管哪一種教育形式,都會有在統一規格教育中卻無法學會如何才能成就自己的那種迷茫孩子。
我認為不管是哪一種教育方式,從根本上培養孩子求知的興趣和教室外的自學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但現在比較少是用這樣的標準來評價某個實驗教育是「成功或失敗」、「好或壞」。
或許這只是我個人一廂情願的想法(我所認知的教育),但我希望大家不是因為覺得實驗教育會「成功」(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或是能被動解決某些問題),所以才將孩子塞進實驗教育的。
6.實驗教育學校/理念百花齊放,但品質參差不齊,甚至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節錄自:點教育》實驗教育,從「體制外另類」到「體制內異類」?)
從103年迄今,短短六年光景,表面看實驗教育,可說是風起雲湧、欣欣向榮,但根據政治大學馮朝霖教授的觀察及評核,實質上卻是「滿地山寨」。
歸納相關研究可發現,部分實驗學校並不符合實驗教育的本質或規模,有些是理念錯亂或脈絡不清,實況與宣稱的目標不符,或者辦特色活動遠多於教課程,還有些只是外掛幾門實驗課程,仍然著重部定課程。
*結語:
自從台灣的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實驗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現況依然存在許多隱憂和肉眼可見的、有考論及改進空間的問題。
本文討論到的僅僅是比較淺層及冰山一角的問題,歡迎對實驗教育有興趣的讀者們去查閱更多相關資料~!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學習評量作業]淺談PISA是什麼?(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小教記事】編號17_教育系學生的第一年:有哪些教育必修和教育相關活動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