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筆記]讀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談讀書
今天開始讀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了第一章就有一些想記錄的想法,而且想來我之後每一章感覺也會有一點想法,所以就想說不如開始來記錄一下吧!
我自己本身就是當代青年,這時候趕緊來讀一下百年前(西元1929年)寫給當時青年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我相信該是非常合適吧XD
在這筆記系列開始之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朱光潛是誰?
(p.s.之前沒聽過也不用害羞沒關係,因為我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也沒聽過XDD(默))
*朱光潛是誰?(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簡介]朱光潛(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實,筆名孟實、孟石,男,安徽桐城人,中國美學家、翻譯家,淸華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教師。
[學術貢獻]朱氏為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並致力於文藝思想硏究和批評、美學研究、美學教學,治學態度認真,介紹、翻譯、論著美學的著述極為豐富,多達六百餘萬字,開拓了中國美學研究的新領域。
《西方美學史》是朱光潛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之一,也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美學史著作,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價值,代表了中國研究西方美學思想的水平。
對黑格爾《美學》的翻譯,為他贏得了崇高聲譽。
他的數量眾多的譯著和譯文為中國的美學研究和文藝理論研究鋪平了前進的道路。
**如果看完以上這段文字,我們還是不清楚"朱光潛"大概是誰的話,沒關係,讓我們一起來開始閱讀這本《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來了解32歲的朱光潛先生吧!**
(一)談讀書[原文節錄1]
中學課程很多,你自然沒有許多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試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的功夫麼?
(意思:可以積少成多的每天讀一點喜歡的讀書。)
[我的想法1]
說得沒錯,我高中的時候試過"每天讀一點"計畫,結果當時看書看得速度變很慢,而且腦袋還累得混沌地不得了~~
當時跟我國中時寫完功課後,有空閒時間可以一天有幾個小時看喜歡的新知課外書的情況,非常不一樣,所以當初我上高中之後的生活每天都覺得很想哭XDD
現在我在大學非常開心,基本上是因為,我有很多時間可以去延伸閱讀我喜歡的知識類書籍~~
[原文節錄2]
你如果在讀書中尋出一種趣味,你將來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別人定要大些。
這種興趣你現在不能尋出,將來永不會尋出的。
......
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過了正常時節,便會萎謝。
......
在中學時代錯過機會,後來要發願去學,比登天邊還要難十倍。養成讀書習慣也是這樣。
[我的想法2]
第一句話前半句雖然是假設,但是後面是肯定句,如果是我的話,看到肯定句是一定會存疑的XDD
(但我想作者可能只是想要表示"強調語氣"而已~~)
雖然不能說肯定,但所謂的「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過了正常時節,便會萎謝。」看到這句話,作為延伸或是附和,我的想法基本有三個。
第一是教育領域確實有一些叫做「先備經驗」、「鷹架構築」和「能力近測發展區」之類的概念,大致上是說,如果以前有學過相關的知識或經驗,就算在成年之後,再重新學習也會更容易。
(所以說,小時候曾經多嘗試學習過多種東西,可能就會幫助以後的生活或學習的各方面)
第二是我同意書裡後面敘述到的,人的好奇心和感知力可能會隨著逐漸成為大人而漸漸沒有。
這老實說也是我最害怕以後會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之一。(我想要可以對萬事萬物一直一直都有保有好奇心)
第三是我覺得確實是因為脫離校園之後,工作會占用生活中很多很多的心力和時間。
所以可能是人的心會變得煩躁吧,不然我會覺得,純粹的可以去為專注「學習」而奮不顧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如果是在工作壓力很大還有自由時間很少的情況下,可能去就會覺得很不想學習新的東西了。
(換句話說,是生活環境、價值觀和心境的問題,與能力的關係比較小(這是我自己認為的))
(所以我想選擇的理想工作,基本上是可以一直有天然環境資源讓我不斷自修+看書+辯論+研討的XD,工作的同時即在進修,希望我能達到,並且希望這真的會是我喜歡的狀態)
[原文節錄3]
你也許說,你在學校裡終日念講義、看課文就是讀書嗎?
講義課本著意在平均發展基本知識,固亦不可不讀。但是你如果以為念講義、看課本,便進讀書之能事,就是大錯特錯了。
第一、學校功課門類雖多,而範圍就極窄狹。你的天才也許與學校所有功課都不相近,自己在課外研究,去發現自己性之所近的學問。
再比方你對於某種功課不感興趣,這也許並非由於性不相近,只是規定課本不和你的口胃。
你如果能自己在課外發現好書籍,你對於那種功課的興趣也許就因而濃厚起來了。
[我的想法3]
或許是因為我們最早接觸讀書的場所是在學校,所以在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曾經認為在學校的讀書就等於"讀書"XD(好啦,可能只有我小時候會這樣覺得~~)
我國小國中的時候,只要在學校課本裡看到哪一個喜歡的單元,我就會去圖書館借那個領域主題的相關書籍來看,畢竟我覺得課本裡寫的東西真的太基本太基本了,課外書裡討論的該主題知識卻更好玩。
但是在我年齡還是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去沒有辦法分辨,哪些書是適合我這個國中或是國小學生程度的(然後我只能去找大人在看的書來看)。
當時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選書陣痛期,但又確實覺得課外書談論的議題和相關主題比課本好玩,所以雖然覺得哪裡好像怪怪的,但我還是堅持讀下去XD
這不禁讓我覺得,現代的小朋友真的好幸福吧XD相比十年前我念國小的時候,相關主題的國小適齡課外讀物多了很多!(但可能還是需要老師作為選書或導讀引導)
[原文節錄4]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無用,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
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去就教於批評家和專門學者。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
[我的想法4]
其實……我覺得以我同時想作為讀者與作者的角度來說,這世上沒有一本書是不值得讀的。
任何一本書都可以將我帶入另外一個世界,不管那是支離破碎的,還是能啟發我的不同思想的。
只是確實就是,有些書我會想要激動的筆記+翻閱好幾遍,有些書我會邊困惑邊看完XD然後就將那本書永久封印XDD
[原文節錄5]
許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讀現代出版的新書。因為許多流行的新書只是迎合一時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經過時代淘汰而崴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
我不敢勸你完全不讀新書,我卻希望你特別注意這一點,因為現代青年頗有非新書不讀的風氣。
[我的想法5]
這段的結論應該也是建議青年說,新書要讀,舊書也要讀。
[原文節錄6]
各人的天資、興趣、環境、職業不同,你怎麼能定出萬應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量數青年讀之都能感覺同樣趣味,發生同樣效力?
[我的想法6]
現在網路上很常可以查到各領域給青年推薦的十本書,當我發現自己找不到想讀的書時,就會上網去搜尋XDD(網路時代超級幸福~)
[原文節錄7]
十五、六歲以後的教育宜注重發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發達想像。所以初衷的學生們宜多讀想像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我的想法7]
這句話有點讓我恍然大悟,或許是因為我以前國中的時候都硬啃一些受眾讀者對象是大人的書,所以我的想像力延續力比較早就結束了。
然後我高中時就沒有課餘時間可以讀很多課外書了,所以理性的認知階段除了平時課堂上的補強之外,就沒有其它很大的盡展空間,一直到大學自由時間比較多一點,這方面才又再次探索和加強。
這段話其實提醒了我"想像力的保存、釋放和建構"對十五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原文節錄8]
同時,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按照別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我的想法8]
遇見不一樣的書的過程,和閱讀書籍的過程,都是我喜歡大量閱讀的原因。
說實在我也認為,如果只是依照他人推薦的書單去選擇書來讀,那樂趣可真的會減半不少。
而且如果我們一旦學會了"自己過濾書籍",那我們或許可以有能力有經驗去建立自己的一套"選書"體系,相信這對我們而言,是可受用終生。
[原文節錄9]
關於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
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
[我的想法9]
我想這是我們在試圖想要"理清思緒"和"精讀書籍"時,可以開始嘗試看看的最基本筆記方式。對於中學生們而言,我相信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您有閱讀過《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話,應該會能夠知道,其實還有其他層次的閱讀方式可以嘗試。
而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當中也提到,簡單來說讀課外書有三種目的,一是娛樂,二是拓展知識,三是訓練思維。
這邊作者建議到的閱讀書籍方法,應該是為了第二和第三種目的比較多,但是對我來說,知道新的思想和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娛樂。
[原文節錄10]
你自己終究會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別人絕不能給你一個方單,使你可以「依法炮製」。
[我的想法10]
是的,我確實在養成大量閱讀習慣久了之後,有延伸出我自己比較喜歡的方法。
[完](這些信件真的很短,或許是因為,是信件吧~)
[之後會讀第二封信~~]
當你正在做對的事時,一切都很對勁。 /《這輩子,我最想做的事》閱讀心得筆記
參透「為何」,才能迎接「任何」。/《活出意義來》閱讀心得筆記
[教育心理學]用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淺談《人間失格》大庭葉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