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國小學童篇)魔術方塊初學者先備能力之探討及努力方向[魔術方塊學習/教學誌]編號05(文教事業經營/自主學習計畫)
今天想向大家分享我目前在接觸魔術方塊教學以及國小學童後,自己總結出的一些「國小學童篇魔術方塊初學者先備能力之探討」。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會建議小朋友們在學習魔術方塊之前,可以先嘗試培養這些基本能力,會讓學習轉好魔術方塊更快更順利(挫折感更少)。
而之所以在標題裡還寫了「努力方向」的意思,是我同時也分享了自己思考過的「如果尚不具備這些基本能力但仍想學習魔術方塊」的國小學童,以及在魔術方塊教學現場若遇到這些學童能力情況的老師們,可以試圖努力的方向。
據我觀察,這些基本能力分別為:
1. 能夠分辨清楚方向,特別是「上下左右」
對於部分年紀小的孩子們來說,分的清楚教學引導語中的「上下左右」是有困難的。
因為教學轉動魔術方塊時,大部分需要藉由往左轉、右轉、上轉或下轉等的教學指導語和學童溝通,所以會希望學生可以先自行具備「能分辨上下左右」的能力。
→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還是會有點分不清楚上下左右呢?(一般是分不清左右,分不清上下的還好)老師們在教學時,就可以一邊轉一邊不斷提醒孩子「右手是哪一隻手」。
然後可以使用「請你跟我這樣做(跟著我一步驟一步驟轉動)」的方式教學看看,教學時以示範動作為主,口頭為輔。
2. 能夠分辨清楚顏色,特別是魔術方塊較常用的「白、黃、藍、綠、紅、橘」顏色等
首先我想先跟大家說,如果您天生眼睛有全色盲、部分色盲及色弱,其實還是可以學習魔術方塊。(只需要拿每一面是用不同圖案來歸類而非以顏色來歸類的魔術方塊,就可以學了)
但我們一般目前教學現場會使用的魔術方塊還是以「每面由單一色塊」組成的居多,所以基本上會希望想學習魔術方塊的孩子對於「白、黃、藍、綠、紅、橘」等顏色有區分的能力,以方便練習和教學。
→目前我在教學現場還沒有遇到完全分不清顏色的小朋友,但有分辨顏色能力比較緩慢的。這時候就需要慢慢讓學生自己分辨出魔術方塊上,紅色在哪?白色在哪?等等。
3. 手指肌肉一定程度的延展與抓握力
通常幼兒常使用的玩具如拼圖、積木樂高、黏土等,都是屬於對幼童的手眼協調和手部小肌肉刺激發育能達到有效鍛鍊的工具。在我眼中,魔術方塊在特性上也毫無疑問的對孩子具有這樣的附加訓練功能。
國小一二年級的孩子,有時會有「在生字簿上用鉛筆寫錯字,用擦布卻擦不乾淨」的情況,這通常也和手部小肌肉尚未受到足夠機會鍛鍊和刺激發育有關。
對年紀較小的孩子們來說,轉動魔術方塊的困難點可能在(1)需很大力才能轉動,和(2)魔術方塊實際尺寸與他們的手掌大小比起來還太大。
→如果遇到(1)需很大力才能轉動,和(2)魔術方塊實際尺寸與他們的手掌大小比起來還太大 的情況,我覺得可行的方法是讓小朋友盡量將魔術方塊擺放在桌面/地面上轉動,以防止抓握不住魔術方塊、魔術方塊重量太重而摔在地上(損壞&費力)。
再來就是小朋友在練習魔術方塊一陣後,就讓他們間隔休息(暫時停止練轉),這樣不僅讓手部肌肉休息,以讓專注力得以回覆持續。
→如果這樣說來,魔術方塊是能讓小朋友培養手部肌肉練習和手眼協調的。(思考)
4. 與教師的互動意願和聽講專注力
小朋友在課堂上[最低專注力時長]是(歲數*2分鐘),[最高專注力時長]是(歲數*5分鐘),這也是為什麼國小是一堂課40分鐘。(算式來源參考)
其實對學習魔術方塊來說,目前為止「學生能夠有專注力放在老師身上」和「學生有專注力能夠持續聚焦於『解開魔術方塊』」,大概能算是順利學習如何解出魔術方塊的關鍵之一。
也就是,魔術方塊教師大部分會認可「一定程度的專注力」是學好解魔術方塊的重要特質之一。
但其實一般來說,練習轉魔術方塊也是能達到「練習延長專注力」的效果啦~~
→套用一下今天在課堂上學到的,我們姑且將「專注力」視為孩子們於課堂中能達到「自我管理」的一環表現吧!
這樣來說,要使魔術方塊教學順利進行(乃至於學生能夠習得魔術方塊轉法之關鍵),班級經營(贏得學生的關注力和學習動機)就是非常重要的。
(我好像在寫廢話啊,畢竟有學習哪一項專業是「專注力不重要」的呢?)
基於魔術方塊普遍「每解完一次大概在五分鐘以內」就能做到的特性,其實魔術方塊課堂需要的和能夠培養的,本來就是能夠「瞬間集中的」那種專注力。
(相比圍棋下一盤棋可能需要持續15分鐘的專注力,魔術方塊最終需要的,則是持續小於5分鐘的。這並不是說這種形式的專注力訓練就比較容易或比較不重要,而只是說性質不一樣,適合在生活中中應用的領域也不一樣)
如此說來,未來或許可以嘗試將魔術方塊課堂活動切成10分鐘、15分鐘等為某一階段的,中間穿插休息&其他魔術方塊相關活動。目前來說,據我觀察的魔術方塊性質,我認為有機會值得一試XD
5. 知道正方體、長方體和正四面體是什麼性質、長什麼樣子?
按照現行的108課綱數學課本教材排序,國小學童會在一年級下學期學會「如何辨認正立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簡單的單立體形體,但僅僅是辨認,鮮少提到這幾個立方體面與面、或角與角之間的關係。
再來到二年級下學期會有簡單的「正立方體和長方體」性質介紹,之後便是到了五年級才會有「正立方體和長方體」體積/表面積之計算,還有比較嚴謹的「立體形體性質」面與面、角與角、幾個頂點等等的介紹。
所以我想,對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立體形體顯然是比平面圖形都還要陌生的形體。
→如果教師能適當於教學時「讓學生經由觀察教師示範轉動方塊,來明白方塊的轉動性質」進而帶動到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立體性質,那或許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達到更多幫助。
另外是,教學時也可特別叮嚀學生在轉方塊時,容易因為方塊立體特性而出錯或容易遺忘之步驟。例如,提醒學生「金字塔方塊要注意後面還有一個小角,記得要轉動!」等等。
(也可嘗試等小朋友已經部分方塊熟悉轉法/解法後,再來補充立體性質的數學小知識。)
*小結語:
以上為小小淺見,因我目前教學時數還沒有很多(實際約20小時左右),希望我目前提出的這些想法,我未來有機會可以實際運用在魔術方塊教學現場,以幫助到小朋友們的順利學習!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三階魔術方塊練習小於30秒之關鍵?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魔術方塊學習/教學誌]編號01(文教事業經營/自主學習計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