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些小朋友教會我的事(四):關於「關心」]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我從小朋友們身上學到的「關心」,並不是我從觀察小朋友們之間的互動學習來的,而是我自己在與小朋友們互動之間學習來的。
教育相關工作使我有機會能夠有正當且大量的時間與小朋友相處,進而讓我能夠摸索和嘗試如何「關心」人,與學生一同成長,對我來說是極大的幸運。

那些小朋友教會我的事(四):關於「關心」.png

1.
我為什麼開始有意識而非下意識讓自己去選擇「關心」每位學生,是因為我察覺到學校環境「對教師來說是工作,但對孩子來說卻是童年」。將學校和教室內所營造出的環境意義去往這方面去一想,其實對教師角度出發的思考點來說,是相對比較值得警惕的。
而且我同時也認為,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中沒有見過如何「善待」、「信任」和「關心」人的樣本的話,那麼他在長大之後可能會無法相信或無法想像人與人之間是能以「善待」、「信任」和「關心」去建立關係的。
所以這是為什麼我開始想要讓自己去練習學會「關心」教室內每位孩子,以及想讓他們至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試著體驗/感受誠摯的受到一位身邊的師長「關心」是什麼樣的感覺?
(而這也是我所知道的一些現場老師不願使用權威式管理法的原因,因為那會使小朋友對大人世界的認知產生不一樣的奠基。)
但問題是對於每個班上的孩子,我似乎找不到很好的切入點去練習「關心」他們呀?
這時候我算是誤打誤撞遇上了一個這方面煩惱某種層面的救星(?)
 
2.
我有一本筆記本是紀錄班上學生每一個人每次的上課和學習情況的,我會記錄每一個學生對我說過的話,他們對我說過的生活個人訊息及喜好等等,方便我可以在下一次談話有良好切入點,也間接讓學生知道,我是關心他/她的。
有次我在上課時,一位比較資深的教授跟我們分享一個業界老師們的班級經營「自保」秘訣。也就是,拿一本空白筆記本依時間紀錄學生上課時的偏差行為,這樣如果以後有需要通報的話才有依據。
當時我遇到的一些學生也有廣泛意義上的偏差行為,雖不是很嚴重但也一陣一陣的讓人琢磨不定。但對於是否購買筆記本來記錄到是使我覺得很猶豫,因為我覺得這樣心態上太防著小朋友們了。
後來我還是買了筆記本,但比較轉換了心態,將紀錄的內容變成每個小朋友的學習表現、個性特性及優缺點都記錄,這樣整個筆記本的內容不僅變溫馨了,也讓我能夠與小朋友們互動的更好。
這就是我前文提到的 筆記本救星~
 
3.
「老師,妳好像會很在意我們在想什麼耶?」有一次,我在和一個小朋友聊天的時候,他跟我說。
「喔,對啊。因為我常常特別特別想知道你們的想法。」我想這也是我內心深處會想要珍惜跟小朋友們有相處機會的原因。
每一次他們如果對某個要求說「不要」的時候,我都會傾向問他們為什麼?雖然他們有可能會繼續喊著不要而說不清楚為什麼,但我至少可以藉此知道他們對這項要求,心裡有多不舒服。
而如果小朋友真的能說出一個頭頭是道的原因,如果我有決定權的話,倒是真的會考慮調整我的要求和決定。
「在大部分可以商量的事情上,我都很在乎你們的意願,以及你們每次來上課時開不開心。」我繼續說,並且抬眼瞄到了小朋友們眼神似乎興奮到越發雪亮。
我知道一些兒童經常為自己兒童身分而感到痛苦是因為,他們很常沒有感受到應有的被在乎、被回應和被尊重,這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兒童,所以他們當然有理由去厭惡他們的兒童身分,我覺得這很好理解。
我看著他們雪亮的眼睛,覺得他們似乎有點對我的話會錯意,可能他們都很有很有想像力之類的?我不禁感嘆。
「我雖然在意你們的感受,但是,我也會在意我的感受。所以最後那個決定,還是取決於我們雙方的感受喔!」我想告訴他們,有些事還是無法商量的啦。
 
4.
面對被懲罰或違規的小朋友,我一定會去「關心」的詢問他/她──
(1)「你/妳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懲罰嗎?你/妳知道上課為什麼不能做某某事情嗎?」
(2)「被懲罰時你/妳的感受如何?是否會覺得被罰太重了?」
(3)「那麼現在說說看,妳/你知道下一次可以如何做,以避免被處罰了嗎?」
令我驚訝的是,通常被懲罰的學生(1)都會回答我「不知道」,這個情況其實如果沒有及早發現的話問題非常的大,剛開始還差點把我給嚇傻了XDD
因為懲罰的目的其實不是刑罰本身,而是讓學生將某種行為和懲罰綁定在一起,讓學生以後知道不能做那些不好的舉動。
所以如果學生回答說不知道,我一定會仔細跟學生解釋,通常解釋一遍學生就會懂了。
而我這番幾次對學生「關心」的反覆操作之後,結果有次還有一個學生在被罰站的時候主動跑來問我說「老師,妳可以告訴我,我還有哪裡需要改進的嗎?」差點震驚我一年XDD
也就是說,這算是他們終於自己發現了懲罰和自己某些行為之間的關聯性了吧?
通常(2)學生都是默不作聲不知道怎麼回答,或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或從來沒被問過這樣的問題?
(但我小時候在看到同學被懲罰的時候,可是會常常就想到人權和懲罰是否必要和過重的問題XDD可能這比較符合我個人特色(?))
(3)的話通常可以由我來向學生總結,也會有學生向我清晰的總結的情況,而我在透過「關心」知道學生已經了解下一次可以怎麼做以避免懲罰了。
但其實還是會有少數的學生會在(3)問答階段向我表示,道理他/她都明白,但問題是他/她能力上是做不到的。這時候我會給學生建議些循序漸進的目標和方法,通常學生會可以接受。如果不行,就是我會需要繼續反覆花心力去從不同面向持續「關心」學生。
[後記]
我是在長大之後才發現身邊的人需要定期和心理上的日常關心的,特別是小朋友。
我之前之所不知道,是因為我其實從小時候就不太在意他人對我的看法,以及覺得自己相對比較不需要接受他人的關心,甚至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會需要接受日常關心。
(解釋起來大概是,我小時候就自身無法理解為什麼需要被日常關心,也不太認同日常關心的行為(我不認同的是日常關心,但認同其他方面和其他頻率的關心),自然也無法理解他人為什麼需要被日常關心。現在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日常關心行為後其實還覺得蠻好玩的,覺得人類這個物種因為這關心的行為,好像更可愛了幾分XD)
總而言之,我的人格中是有許多方面是在跟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重新學習、被塑造,並逐步完善對這個世界認知以及自我認知的。
讓自己生長成為一個完整的靈魂(是完整而非完美),對我的人生追求而言,是極具有意義的。所以我會說,會在反覆的質疑和懷疑過後,堅定的選擇與小朋友們長時間相處的職業,很大程度是因為我自己個人的原因。
以前有人跟我說過,說我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才想從事教職的,這樣很自私。我只能說,或許吧,但我也會不斷的警惕自己,要注意我和小朋友相處時那種關係中的付出與所取之間的平衡。
[我也知道教育界前輩們流傳著一句話叫「不計較得失的去做一件事,最後才能夠發現自己得到最多」。其實以我目前親身經歷來說,我更傾向於這句話講述的道理是「不計較得失與目的,才能完全的享受過程或發展成果(做出最佳/對的決策)等等」。說實在這句話也是我的真實體悟,拋開自己想要怎樣和想要獲得什麼的想法,才能將公眾的事情做正確,而那些正確的事情會被轉換成無形的、比你最初想要的都還要珍貴的東西,而執行者也將是安全的。]
另外就是,我想說以我這樣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人生觀(人生追求),我必須得感謝教育系和教育界收留了我。
我曾經短時間的去嘗試做過其他不只兩三個領域的打工,發現諸多行業領域裡實際追求的方向我自己能夠接受或理想中的並不一樣(有的甚至與我能夠接受的程度相去甚遠),老實說我很擔心自己這樣的個性、這樣的目標、這樣的堅持,以後會沒有領域可以去。
而教育系目前對我來說,是一個最不扭曲(最能保有)我原生性格、與我人生目標/價值觀/道德觀相匹配,並且又能有穩定薪水養活我自己的職業、與我個人能力相匹配的,我覺得怕是沒第二個領域或職業了。(雖然我在能力上不算是天生的老師,但在道德觀、價值觀上是)
哪怕我去意外選擇另外哪幾個領域,我要守住我原生的性格及信念都將必須要付出諸多額外的代價。幸好還有教育系,幸好我有遇見教育系。
當時考試前去拜拜,我向文昌君拜託的願望是「如果可以,請讓我到最適合我的科系去」。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鬼使神差的,填志願時發現成績有希望可填教育系,最後明明候補還蠻後面的,但謝天謝地的最後還是能夠讀教育系。直到現在,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以後,還是要繼續努力^_^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也歡迎您動動手指點選我部落格內的廣告,幫助我每日增加NT$3-5元的廣告分潤喔^_^謝謝每一位讀者~(鞠躬))

【小教記事】編號15_想增強自學力,先學習如何學習:近側發展區和《超速學習》帶給我的啟示

【小教記事】編號17_教育系學生的第一年:有哪些教育必修和教育相關活動呢?

興趣寫作:接受真正的寫作教育是種奢望【小教記事】編號23

到底要用一種解法練習很多題目,還是一種題目練習很多種解法呢?《大腦解鎖》帶給我的教育啟示(心得筆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