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小教檢定考古題/課程教學與評量]50題歷年題目練習(上)(有正確答案但無詳解)

*前言:(關於本科教檢考題)

「課程教學與評量」科目的命題內容比較偏向於課程原理、課程發展與設計、課程評鑑,以及教學模式與理論,甚至教學的設計、實施、改善,還有多元評量方式等。

也有可能會兼考到其他科目的內容,因為有時候教育科目的內容內涵會相互包含,不一定能夠精準切科,也因此能夠盡量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才是最佳的,畢竟在教學現場所遇的情況也是不分科的!

*購買圖片&連結中參考書籍:2024【分析各校教甄試題】教育專業科目歷年試題解題聖經(十七)112年度(中小學教師甄試/代理代課教師甄試)

教檢_教師檢定_教師甄試_taaze.png

*正文:(考古題)

1.教師希望教導學生「適切辨識網路資訊的價值性」。

針對此一教學目標,下列敘述何者較為適切?

A.設計線上標準化測驗題庫,請學生上網練習  

B.請學生上網搜集某議題的正反意見,並加以分類      

C.透過教學平台,投票表決文章內容的真偽與價值      

D.提供學生立場不同的網路文章,請其提出比較與評論

2.張老師上課時先解釋什麼是經、緯線,向學生指出地球儀上的國際換日線、赤道的位置。

之後以「倫敦」為例,讓全班同學練習找出其經、緯度,並請一位同學回答,以確認學生是否了解。

接著張老師再以「臺北」為例,請學生找出經、緯度,然後給予回饋。

最後,老師發下學習單,上面列有許多組經、緯度,請學生找出對應各組經、緯度的城市,規定在下課前完成。

張老師在課堂上請學生找出「倫敦」、「臺北」的經、緯度,再給予回饋,其主要用意為何?

A.引導學生進行練習    

B.促使學生腦力激盪

C.強化學生學習統整

D.比較兩個城市的位置

3.趙老師在體育課中指導學生進行跳繩之「一跳二迴旋」技巧。

他根據技能領域目標擬定下列各項目標:

甲、學生能在30秒內做10次「一跳二迴旋」的動作

乙、學生能依照教師指示,完成「一跳二迴旋」的動作

丙、學生聽到音樂後,能夠自然、完美地完成「一跳二迴旋」的動作

丁、老師先示範「一跳二迴旋」的動作,學生再加以模仿

戊、學生能正確、獨立地完成「一跳二迴旋」的動作

如將上述技能目標從最簡單的「最低層次」排序到最複雜的「最高層次」,應為下列何者?

A.甲丙丁乙戊

B.乙戊甲丙丁

C.丁甲丙乙戊      

D.丁乙戊甲丙

4. 張老師在作文課時,請學生擬定寫作大綱,並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寫有什麼優點與缺點?缺點可以如何改進?」

此作法旨在引導學生運用下列何種認知策略?

A.分散認知      

B.情境認知    

C.後設認知      

D.概念認知

5.吳老師擔任五年甲班的補救教學工作,該班雖然只有10位學生,但是每位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學習意願不高,且缺乏現成教材。

面對此一教學現況,吳老師應優先考慮下列何者?

A.強調學科知識的吸收      

B.呼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C.重視科技媒材的應用      

D.強調社會問題的反思

6.昭如在做數學題時,將文字敘述「種花土地面積是整塊土地的五分之二」轉換為圖示 表徵,以幫助自己解題。

此「轉換表徵」的過程屬於哪一種認知層次?

A.記憶      

B.理解      

C.應用      

D.分析

7.學生為了引起教師的注意,頻頻出現「不舉手就講話」的行為。

教師較不宜採取下列何種處理方式?

A.即刻予以制止      

B.予以懲戒處分      

C.予以漠視不加理會      

D.提醒尊重他人發言權

8.王老師以紫蝶為主題,讓學生到花田觀察並探究紫蝶的生態。請同學自行提出假設,並加以驗證,最後撰寫其發現。

此屬於下列何種教學法?

A.案例教學法      

B.概念獲得教學法      

C.專題導向教學法      

D.問題解決教學法

9.下列何者與學校課程地圖(curriculum mapping)的規劃相關最低?

A.尋求教師、家長及社區間的共識      

B.繪製校舍配置及鄰近社區的平面圖      

C.盤點學校所在社區的相關資源及發展方向      

D.分析學生需要習得的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

10.小涵是個能力好、人緣好的孩子,但是最近對導師說:「我不想再擔任班長,覺得服務別人很累,不想再為同學服務。」身為導師,下列何種處理方式較為適切?

甲、鼓勵小涵盡可能發揮自己的潛能

乙、在班會中討論是否要選出新的班長

丙、私下找小涵了解近來生活發生哪些事

丁、當場答應小涵的請求,另外找有意願的學生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1.李老師剛在班上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時,常覺得課堂秩序不佳,學生討論內容不夠深入,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他觀察林老師教學後,發現她經常在學生討論告一個段落時,明確指出學生的優良表現,例如「第一組每一個人都有輪流練習講解」、「第三組的圖表運用了不同顏色,很能夠表達出題目意思」、「馨儀不只有唸出算式,她還說明她們那組為什麼會這麼想」等。

其他學生聽見林老師的稱讚,也會設法吸收,加以運用。

李老師經過觀課和議課,逐漸理解分組合作學習的真諦,經過修正後應用在自己的班級教學上。

有關其學習歷程與知識向度的配對,何者正確?

A.理解師徒制的意義∕概念性知識      

B.熟悉分組合作學習的操作流程∕事實性知識      

C.了解分組合作學習的理論背景∕程序性知識      

D.反思本身教學方式並進行調整∕後設認知知識

12.下列哪些方法可促進學生踴躍發言?

甲、提供增強物

乙、依座號順序輪流發言

丙、提出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問題

丁、儘量提出批評,以激勵學生反省

戊、對於較沈默的學生,鼓勵轉述他人之發言內容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戊      

D.乙丙丁

13.開學後,班上的秩序不佳,教師想運用比馬龍效應於班級經營中,下列何者較適切?

A.老師利用一節課讓學生上臺去講個夠,就不會再吵了      

B.老師調動座位,讓愛講話的與安靜的孩子一起坐,降低吵鬧頻率      

C.老師跟班長說:把吵鬧的學生名字記在黑版上,再罰他們清掃教室。  

D.老師跟學生說:我們班比其他班懂事,秩序一定會一天比一天進步。

14.「學生能運用三原色調出中間色」的行為目標中,未使用下列何種要素?

A.標準      

B.主體      

C.結果      

D.行為

15.「張老師利用簡報軟體向學生說明『象形』與『指事』造字法則,再進一步綜合比較,讓學生對這兩個法則不至於混淆。」

下列何者最能表達前述的教學重點,並符合行為目標敘寫的基本要求?

A.學生能分辨「象形」與「指事」造字法則的不同    

B.教師能設計「象形」與「指事」造字法則的簡報軟體      

C.學生能利用簡報軟體說明「象形」與「指事」的造字法則      

D.教師協助學生操作「象形」與「指事」造字法則的簡報軟體

16.課程設計強調學習者參與社區生活、蒐集社區資源、探索社區議題,以培養學生探究和參與公民社會的能力。

此較屬於下列何種主張?

A.認知主義      

B.行為主義      

C.社會重建主義      

D.理性人文主義

17.創客(Maker)的精神是動手、創新與分享,著重創造力、實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下列何者最接近創客教學的理念?

A.讓學生運用套裝程式,以 3D 列印機仿作手機吊飾      

B.讓學生根據說明書組裝出模擬電動機原理的機械獸      

C.讓學生運用撲克牌和骰子設計出因數倍數玩法的桌遊      

D.讓學生依據網路影片提供的指導,縫製布袋戲偶的戲服

18.根據古德拉(J. Goodlad)的課程運作層次主張,下列哪一項說法正確?

A.教師進行教科書解讀的歷程屬於「正式課程」      

B.學生在課堂上實際學到的內容屬於「知覺課程」      

C.教師在課堂上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屬於「運作課程」      

D.《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屬於「理念課程」

19.下列何者較屬於創造性問題?

A.臺灣地區新生兒的人數統計結果如何?      

B.為什麼臺灣地區新生兒的人數逐年減少?      

C.如果政府提供生育補助,有助於提高生育率嗎?      

D.臺灣地區新生兒的人數逐年減少,有何解決辦法?

20.郭老師以探討網路不實訊息的主題進行教學設計,師生共同決定拍攝短片教導民眾分辨不實訊息,並整理不實訊息的資料製作專刊,最後以展演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

此種做法屬於下列何種評量方式?

A.實作評量      

B.動態評量      

C.適性評量      

D.紙筆測驗

21.在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的會議上,分別有三位教師對校本課程規劃提出不同意見。

甲師:面對全球化浪潮,我們應該加強英語教育。

乙師:德育是五育之首,我們應該加強品格教育。

丙師:本學區有越來越多的新住民移入,我們應該加強多元文化教育。

在考量學區人口結構特性後,決定採用丙師的意見,此現象反映何種課程意涵?

A.課程發展乃為價值選擇的過程      

B.學校課程決定應該採兼容並蓄      

C.課程發展會受到教科書的限制      

D.課程發展委員間理應堅持己見

22.下列何者是以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

A.認知學徒制      

B.後設認知教學法      

C.同儕導生教學制      

D.價值澄清教學法

23.下列哪一項做法最可能提高評量結果的效度?

A.在全校段考中以選擇型試題取代開放型試題      

B.要求申請進入資優班的學生,提出在校成績      

C.以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測量其閱讀理解能力      

B.在正式測驗前,協助學生熟練聽力測驗的作答方式

24.歡樂國小大力推動六年級學生背誦唐詩的活動,六年級學生人手一本內含 40 首唐詩的韻文本。

此現象反映下列何種課程理念?

A.實用主義      

B.進步主義      

C.重建主義      

D.精粹主義

25.以下針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有關課程評鑑做法的說明, 何者較不適當?

A.學校可結合校外專業資源,提升學校課程評鑑工作的品質與效能      

B.主管機關可建置學生學習成就資料庫,以了解部定課程實施成效      

C.學校可鼓勵教師社群專業對話,以引導課程與教學的變革與創新      

D.主管機關可針對學校課程評鑑的結果,納入考核以評比學校績效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謝謝您閱讀到這裡~

若是本篇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分享給其他好友,或是點閱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祝大家教師檢定或其他測驗順利喔!)

[教師檢定/測驗與評量]智力的5種理論主張簡介:雙因論、群因論、結構論、三元論、多元論

[教師檢定/教學原理]翻轉教學簡介:意義與實施

[教師檢定/學校行政]「管理理論」發展的4個時期:傳統理論時期、行為科學時期、系統理論時期、當代管理理論時期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