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系必修“教育概論”的指定作業

民主與教育_taaze.jpg

第四章的標題是「教育即成長」,內文討論了成長、習慣,及「發展概念中的教育意義」。成長的基本條件是未成熟狀態,人們可能常將未成熟狀態看成不足、負面和缺陷的,但是何必呢?

為什麼非要以大人的眼光(衡量標準)來評價兒童?未成熟也可以被視為滿滿(極具潛能)的成長能力。

兒童對大人(照顧者)的依賴性也可以是有成長力積極的意思。兒童的可塑性則是另外一種適應成長的特殊能力,使人有能力從經驗中學習,包含習慣養成。

習慣可以指自身由學習與判斷,和環境磨合(遷就、適應)而來的內化行為。

教育即是培養有益個人適應環境的種種習慣。習慣也顯示智能的傾向,能夠有某種習慣,就一定含有理解及操作某相關領域的技能和配備知識(思考、觀察、感想的模式)

另一方面,習慣越是與智能不相關,淪為常規,反而越會限制人的可能性。

本章最後討論到的使我特別感動,作者說:「俗語說,出了校門並不停止受教育,意思是指,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確保教育延續,方法則是整理能促進成長的種種才能。

使受教育者願意從生活中學習,願意把生活環境安排成能讓人人在生活過程中學習,就是學校教育的最佳成果。」(p.75)

這些話讓我明白,我們要從學校帶著走並受用一生的是「學習和成長的方法」,甚至是能夠自己「獨立學習」的習慣。

因為大人和小孩都需要不斷的成長,所以我們要終生學習,學校教育能做的是引導孩子學習基礎知識,和幫助養成學習的能力及習慣。

既然生活即是成長,教育即是成長,那人們就不分年齡的需要學習!而孩童與大人的特性不同,學習的方法及標準自然不同。

對於孩子,可以保存他的本性,順著性子的走向給予裝備知識。

感動的是,在學校受了這麼多年教育,我終於更加明白「學校在童年階段帶給我的人生意義」了,就是幫助我培養獨立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讓我自己以不斷成長的方式生活😊

 

**本文源自系必修“教育概論”的指定作業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今天的文章到此結束,我們下次見掰掰~~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國中學生作文〈我的幸福空間〉──我的書房是我自己用書疊出來的!

國中學生作文〈可貴的合作經驗〉──國小生自己搬桌椅到五樓新教室囉!

[心情日記]國三會考倒數25天──把握現在,看向未來!用英文和文言文寫日記給數學導師看!!

**歡迎您透過下列網址前往TAAZE讀冊平台購買此書**
**這將會幫助我獲得該書售價1%至2%的分潤**
**感謝您閱讀到這裡,祝福您有美好的一天,謝謝您😊~**
**TAAZE平台販售之二手書、新書皆可**
網址點這→
民主與教育︰教育對民主社會的特別意義》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