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認知發展論的教育含義
(一)確認兒童心智成長的內發性與主動性
要讓兒童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提供多樣化的活動
 
(二)確認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性與普遍性
避免表面上接受成人的想法
 
(三)要重視兒童思考的歷程,才有可能提供適合兒童的學習經驗
 
(四)確認兒童認知發展階段成長速度不一
接受發展過程的個別差異
 

**皮亞傑(Piaget,1896-1980)
發展階段分為四個階段:

感覺動作期、前運思期、具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

(一)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
0-2歲。嬰兒及幼兒主要用他們的感覺和動作來探索外在的世界,進而建構最初的基模

1.物體恆存(object permanence):

物體在眼前消失,會繼續尋找。以為看不到的東西就是"不見了"。

2.由試誤學習逐漸進到有計畫的解決問題

本能性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所有嬰兒都有反射的天生行為)

此學習由意外而產生,後來透過有意的嘗試錯誤學習,最後是有目標導向

 

(二)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
2-7歲。此時期的兒童遇到問題時,固然會運用思維,但他在運用思維時常常不合邏輯。

1.專注現象(中心化)(centration):

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向度或層面,忽略事物的其他向度

*守恆(conservation)
• 某物體某方面特徵(如重量或體積),將不因其另方面特徵(如形狀)改變而有所改變
• 缺乏守恆概念是:

一知覺集中於一方;二是只注意狀態的改變,忽略改變的過程

2.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可逆性是一個人思考時,能改變方向而回到原點的能力

3.自我中心 (egocentric):

認為別人所看到的世界與他們所看到的完全相同

→用自己看到的,去解釋別人看到的。
• 面對問題情境予以解釋時,只會從自己的觀點來看,不會考慮到別人的不同看法

→其他人都是為了自己。(自我中心)

 

(三)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歲。面對問題時,能依邏輯法則推理思維,但此思維能力限於眼見的具體情境或熟悉的經驗。執著於眼前直接看得見、直接推測得到的事物。
 
1.去專注化(去中心化) (decentration):
面對問題情境思維時,不再只憑知覺所見的片面事實去做判斷,能把脈絡因素考慮進去(推論的實在)
 
2.具守恆概念(conservation)
 
3.可逆性

4.序列化:依據某項標準或向度將物體加以排序或分類,用邏輯的方式排列事物。進一步的能力,稱為「遞移能力」(transitivity),也就是說,可以根據甲和乙物間的關係,推斷第三物的關係。

5.類包含:他能處理部分對整體的關係
 
(四)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歲以上。能夠運用抽象的邏輯推理方式思考,以解決問題。兒童開始能夠處理可能的或假設性的情況。
 
1.假設演繹推理(組合推理):對所面對的問題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然後據以假設驗證。
 
2.命題推理:超越現實的思維方式,如果你是......
 
*形式運思階段的思考特徵通常在11歲15歲之間出現,但也有少數人永遠沒達到這階段
 
**皮亞傑理論的批判和修正
 
1.發展先於學習,主張:
發展階段基本上是固定的,而且諸如守恆等概念,是不可能經由教導而學會的。
→修正:簡單的語言(指導語的部分)
 
2.自我中心
→修正:在簡單而實用的情境中,兒童可考量他人觀點(三山實驗修正版)
 
3.兒童的經驗對發展速度有重大的影響
*兒童的心智能力應該比皮亞傑認為的還要高(低估兒童、高估青少年),尤其是所測量的是實用知識。
 
4.皮亞傑的四階段理論,不能涵蓋人類認知發展的全部歷程,增列第五個階段後形式思維(辯證思考)
 
**參考資料:
張文哲譯(2013)。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學富。
 
張春興(重修二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囉~我們下次見~掰掰~~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喜歡我的文章的話,記得幫我文章點讚、關注我,或是閱讀本站更多文章喔~
 
其他本站更多文章↓↓

(也歡迎您動動手指點選我部落格內的廣告,幫助我每日增加NT$3-5元的廣告分潤收入喔^_^謝謝每一位讀者~(鞠躬))

要讀偉人傳記,也要讀小人物的故事。/北市大通識課[遊歷與見識]期中作業/筆記(3)

撰寫自己人生的電影劇本──童言繪本《爺爺的天堂筆記本》讀後學習單/延伸活動

[家教週記]中學生作文寫不出來?用“主題句”破題開門見山 / 主題句解救人類!
arrow
arrow

    410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